首頁 -> 電訊

特稿:朔爾茨訪華再度提升中德經貿合作韌性

分享到:
2024-04-16 21:30 |

【字號:

  香港中通社北京4月16日電 題:朔爾茨訪華再度提升中德經貿合作韌性

  香港中通社特約記者 莊恭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6日在北京會見德國總理朔爾茨。這是朔爾茨就任德國總理以來,對中國進行的第二次訪問。訪問期間,朔爾茨到訪重慶、上海、北京等城市,并參觀了當地德企、高校。

  與上次訪華相比,朔爾茨此行的時間更長,行程也更豐富。值得注意的是,與朔爾茨一同訪華的,還有環境部部長、農業部部長、交通部部長三名內閣部長,以及由西門子、寶馬、奔馳等知名企業負責人組成的經濟代表團。

  北京學者認為,從隨行人員和行程不難看出,經貿合作是朔爾茨此訪的重要議題。此次中德領導人會晤亦是延續兩國高層緊密交流的傳統,將再度提升經貿合作韌性。

  習近平在會見朔爾茨時表示,中德之間沒有根本利益衝突,彼此不構成安全威脅。中德合作對雙方有利,對世界有利。世界越是動蕩,雙方越要提升兩國關係的韌性和活力,堅持中德關係的合作主基調和發展大方向,牢牢把握中德是全方位戰略夥伴這一定位。

  朔爾茨此次訪問正值中德建立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10周年,觀察人士認為,此訪延續了中德高層緊密交流的傳統。默克爾時期,在高層交往引領下,兩國建立政府磋商機制,積極推動各領域務實合作。多年來,德國一直是中國在歐盟的最大貿易夥伴,也是歐洲對華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中國則是德國最重要的進口商品來源國之一。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許釗穎認為,歐洲當前面臨兩方面不確定性,一是在經濟危機和地區衝突背景下,歐洲經濟下行壓力增加,二是即將到來的歐洲議會選舉和美國大選,也將對德國政治環境增加變數。朔爾茨此時訪華是向德國、向歐洲傳遞一個聲音,即保持與中國的經貿合作,是振興產業、發展經濟的重要驅動力。堅持中德關係的合作主基調和發展大方向,可在一定程度上對衝不確定性風險。

  雖然中德經貿合作是多方共識,但德國三黨聯合政府在決策上存在較多制衡,主掌外交的綠黨強調調整對華戰略,去年起草的“中國戰略”稱中國“同時是合作夥伴、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主張“去中國化”。美西方亦頻繁炒作“脫鈎論”“去風險”“中國產能過剩論”等議題。

  習近平指出,中德兩國都是以實業立國,都支持自由貿易和經濟全球化。雙方要警惕保護主義抬頭,堅持以市場眼光和全球視野,從經濟規律出發,客觀、辯證看待產能問題,多探討合作。

  許釗穎表示,朔爾茨對華戰略正處在重新校准和平衡的階段。中德雙方的經貿合作要回歸經濟本身,因為“去風險”是越過經濟邏輯,以安全至上的決策。諸如“去中國化”政策往往是以犧牲經濟發展為代價,不符合德國國家利益。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全球價值鏈研究院院長殷曉鵬表示,德國是典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去風險”應該是提倡務實合作為基礎的貿易多元化。事實上,中德經貿合作領域廣泛,互補性強,是天然的合作夥伴。

  殷曉鵬舉例指出,歐洲對新能源產品需求旺盛,是中國光伏產品的主要市場。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重化工業全球領先,中國是歐洲該產業重要的技術輸入地和最大市場。除此之外,兩國在同領域良性競爭亦於己有利。中德在數字化和新能源轉型背景下,處理好合作與競爭的關係將為未來兩國互利共贏帶來更多機遇。(完)

視頻

更 多
“廣西三月三”走進香港 近距離體驗壯族姑娘的風情萬種
北京車展看點多!天天擠滿 全球車企大佬齊現身!
穿越千年的凝望 與香港記者一起走進“龍門石窟”
60秒精華回顧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
印度大選|如果贏家是莫迪,中印關係會如何?
【通講壇】菲律賓“拒和”搞軍演 膽氣從哪來?
埃隆·馬斯克全球首尊蠟像亮相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