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內地餐飲來港“水土不服” 應如何看待

分享到:
2024-06-27 09:55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最近,香港連續出現內地入駐的餐飲店退租,包括檸檬茶飲品店“檸濛濛手打香水檸檬茶”、湘西菜館“蘿蔔向南”,以及來自廣州的小食店“咕嚕丸子屋”,這些都是內地頗具名氣的餐飲品牌,在內地經營多年,在內地多個省份開設分店頗多。去年以來,這些餐飲企業看到“港人北上”漸成熱潮,香港市民對內地美食讚不絕口,遂決定“北店南下”,入港經營。沒想到,雖跋山涉水,但經營並不理想,被迫收縮戰綫。

餐飲是疫情過後最先復甦的行業之一,也是最先感知市場冷暖的行業。在“北店南下”一年左右出現部分企業“水土不服”的現象,恰好提供了一個值得分析研究的樣本,解剖這個“麻雀”,不僅對於餐飲行業具有參考價值,對內地進軍香港的其他行業亦有參考價值。

縱有水土不服 結業並未成“潮”

“檸濛濛手打香水檸檬茶”去年以月租7萬港元的價格承租旺角彌敦道恒隆大廈地舖,原本明年4月租約到期,去年6月開業後生意一般,今年1月開始以每月5萬元的價格尋求新租客頂租,最近結業。“蘿蔔向南”去年12月以月租25萬港元租下登打士廣場地舖,今年2月開業,僅4個月就“停擺”;在廣州有27年歷史的小食店“咕嚕丸子屋”,去年9月以月租約6萬港元進駐油麻地港鐵站旁的地舖,未滿一年就結業,業主於4月底重新放租。

就在這些內地餐飲企業結業的同時,也有一些內地餐飲企業生意紅火,“農耕記”湖南土菜館去年9月進入香港市場,陸續在佐敦、黃大仙及北角開設分店,每到飯點,門口都會大排長龍,高峰時段足足排隊2小時才能入座,甚至在下午時段已經派完籌,全店滿座。在沙田新城市廣場開店的“八合里牛肉火鍋”,即使價格高於內地,每晚仍然門庭若市。

據報道,去年以來,內地有40多家品牌餐飲企業來港設店,有的開一個門店,有的開多家門店。從整體上看,有旺有衰,也有一些門店表現平平,確有企業因“水土不服”而關門結業,但並未形成潮流。

縱觀“水土不服”的企業,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受困於“高房租高工資”。去年香港與內地剛恢復通關,大部分人預料香港餐飲消費將“報復性增長”,來港的內地餐飲企業普遍對香港餐飲市場持樂觀態度。因此,只要地段好,不惜出高額房租。一年來,香港餐飲業雖然復甦,卻並未火爆,高房租令成本居高不下,加之香港的人工成本遠高於內地,致使這些企業成本偏高,難以為繼。

二是受困於“旺丁不旺財”。一些餐飲企業對本港人流密集地段的調查分析不到位,按“丁旺必然財旺”的邏輯選址,現在發現有些地段人流如織,但並未帶動自己門店的生意。事實上,各餐飲品牌都有特定的消費群體,面對熙熙攘攘的街市,不能簡單地“數人頭”,還要從芸芸眾生中篩選出自己的目標客戶。“客流量”不等於“目標客戶量”,這一點應謹記!

三是受困於“扎堆經營”。一些餐飲企業門店選址其實是有問題的,同類門店“扎堆”,在一區形成激烈競爭態勢,“攤薄”了顧客。“扎堆”經營在內地一些城市也許可行,但在香港卻行不通。

適應香港市場 仍需漫長過程

以上問題說明,“水土不服”的內地餐飲企業對香港市場缺乏精準認知。香港是國際化大都市,所謂“眾口難調”,體現在餐飲行業,就是顧客群體的細分化程度較高,各人有各人的飲食偏好,同時對就餐環境的喜好也各有不同,如果不能精準識別自己的目標客戶,很容易“敗走麥城”。

有餐飲界人士認為,疫情過後,香港市民消費習慣發生了兩大變化:一是更偏向於到店消費,二是更加重視產品的質量。這就促使經營者要提供足夠大的店面,並延長食材供應鏈、縮短“從農場到餐桌”的周期,以確保食材的新鮮度。

還有餐飲界認為,內地來港的餐飲企業可先在新界西等地“試水”,摸清香港市民的消費習慣後,再進軍租金昂貴的鬧市區域。

以上都是真知灼見。由此可見,從認識香港市場,到適應香港市場,內地餐飲企業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盡管有部分內地餐飲企業在香港“水土不服”,但“試水”還是值得的,畢竟香港是國際化大都市,內地的品牌企業在香港“試水”,無論成功或失敗,積累的經驗和教訓都有助於改進經營,為走向國際市場打下基礎。

去年以來,“港人北上”與“北店南下”形成雙向互動的態勢,以餐飲為代表,眾多兼具傳統與時尚的內地消費品牌加速入港,在中環、尖沙咀、銅鑼灣、旺角等商圈掀起熱潮,這種“南北互動”的現象是兩地融合發展的必然。

現在人們看到有內地餐飲企業“水土不服”,少見多怪、神經過敏。其實,隨着時間的延續,其他行業也可能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這不足為奇。“水土不服”的原因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香港的市場變化令來港的企業不適應;二是內地來港企業經營有問題,不熟悉香港市場。要少“交學費”、或者不“交學費”,唯一的辦法是踏踏實實地做好市場調研、品牌定位、現場管理。總之,內功強,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今天的布局,是為了明天下一盤大棋,香港是值得內地企業投資開店的地方。現在香港本地市場的復甦雖然緩慢,市場需求也在深度調整中,但畢竟在向上走。

“試水”受挫正常 南北互動常態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相信隨着就業收入增加,近期資產市場回穩,訪港旅遊業進一步恢復,加上政府致力推動盛事經濟和提振消費氣氛,以及中央進一步優化“個人遊”計劃等利好因素,將為本港提供更大的復甦動能。

丘應樺引述坊間房地產服務機構發佈的最新數據指出,街舖空置率由2020年第三季高峰期的18.3%,改善至今年首季的6.6%,其中銅鑼灣和尖沙咀等核心區域的空置率甚至更低。這說明香港的零售、餐飲等行業整體回暖。

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香港特區2024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典禮上的致辭中指出:“加快促進'向奔赴'、'雙向投資',促進灣區居民'心聯通'。”回味夏寶龍這段話,我們應更看清一個趨勢:無論是“北店南下”還是“港人北上”都會成為常態。因此部分內地餐飲企業來港“水土不服”屬正常市場現象,在經濟交流互動中,每個企業都會找到自己的方位,“雙向奔赴”、“雙向投資”將促進香港和內地市場共同繁榮。

(本文作者爲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張明臻】

視頻

更 多
(回歸27年)西九龍高鐵站快閃音樂會 全場合唱《我和我的祖國》
走進澳門科大 探秘中國唯一一個天文與行星科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
【專家看南海】日菲或將簽協定?日本打南海“算盤” 菲律賓正引狼入室
(回歸27年)李家超分享上任特首兩周年心得:責任重大,但使命光榮
說到自己的“香港媽媽” 演員湯唯淚眼汪汪
香港的成功要靠年輕一代“闖”出來
【通講壇】菲律賓操弄台海問題 能增加與中菲談判的籌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