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嘴上不敢提中國,腦子裏“寫滿中國”為了抗衡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力,當地時間7月12日,歐盟又推出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試圖連接歐洲與世界的全球基礎設施計劃——“全球聯通歐洲”戰略計劃,稱其將於2022年起正式實施。 這份戰略計劃中並未提及中國,但一名參與起草計劃的歐盟外交官卻這樣說到,這份文件裏“寫滿了中國”。路透社報道稱,這是繼今年4月歐盟與日本、印度達成全球基建協議、以及一個月前G7峰會上提出類似呼籲後,歐盟為抗衡中國而做出的最新舉措。 7月12日,歐盟27國外長在布魯塞爾召開會議。根據會後發布的一份聲明顯示,歐盟理事會當天批準了“全球聯通歐洲”的戰略計劃,聲稱這凸顯出了歐盟需要從地緣戰略和全球角度實現互聯互通,目的是促進其經濟、外交、發展政策、安全利益等,並促進歐洲的價值觀。 聲明還稱,該戰略計劃有利於提升歐盟及其合作夥伴的競爭力,促進價值鏈多元化並減少戰略依賴。 為了落實這一雄心勃勃的計劃,聲明中要求在2022年春季之前,建立新的聯合通信機制。其中還呼籲歐盟委員會和高級代表與歐盟成員國、歐洲企業、金融和發展機構協調,以實現歐盟互聯互通的目標。 德媒《商報》報道稱,歐盟外長當天還呼籲歐盟委員會鼓勵私營企業投資,並最遲在明年3月提交一份基礎建設項目清單。有關項目應“具有重大影響力和可見度”,例如鐵路線和港口擴建,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數據傳輸和電力網線等。 觀察者網查閱這份戰略計劃,其中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及“中國”,但一位參與起草該計劃的歐盟外交官卻這樣說到,這份文件裏“寫滿了中國”。 包括《商報》、路透社、歐洲新聞台在內的多家外媒也認為,該計劃是為了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以此來擴大歐盟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歐盟官員在當天的會上也“劍指”中國。德國外長馬斯不滿地宣稱,他們看到中國利用經濟和金融手段,以增加其在全球的政治影響力。“光抱怨是沒有用的,我們必須要提供替代選項”。“重要的是,歐盟與美國要密切協調”。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聲稱,這個戰略計劃有一個更為廣泛的目的,將互聯互通作為歐盟對外政策的中心。“我們在兩年前與日本達成協議時就開始這麽做了……但對歐盟來說,如今更重要的是要審視與中東地區的互聯互通問題,展望中亞和中國”。他還刻意強調說,但要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的方式和目的不同。 對於此番言論,盧森堡外交大臣阿塞爾博恩則警告說,別把中國當成對手。德國汽車制造商每年在中國的汽車銷量都超過德國。 其實早在今年6月的G7峰會上,G7各國領導人就曾表示希望推出自己的基礎設施倡議。G7會議公報中還提到,七國集團計劃斥資數百億美元為發展中國家以及新興門檻國家提供基建援助。更早前,歐盟還曾與日本、印度達成過類似的基建合作協議,這都被看作是想要和“一帶一路”倡議競爭的嘗試。 美國丹佛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趙穗生此前曾毫不客氣地指出,2017年,歐洲國家就曾試圖通過設立亞洲基礎設施基金來與“一帶一路”競爭。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17年也曾試圖成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為中低收入國家發展項目提供融資和便利。但最終都失敗了。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公布的最新數據,法國、英國債務規模均超過了國內生產總值。英國2020年GDP下降了9.9%,創下了1709年以來的最大跌幅。在G7想搞“一帶一路”替代方案之時,德國總理默克爾曾坦承說,G7目前還不確定具體資金來源,沒有融資計劃。 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據湯森路透旗下的數據提供商路孚特(Refinitiv),已經有100多個國家與中國簽訂各種協議,在“一帶一路”傘下打造新基建,包括鐵道、港口、高速公路等等。 截至去年年中,共有超2600個項目與“一帶一路”有關,項目總估值約3.7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4萬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