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僑眷壯鄉創業 替母親留住童年味道香港中通社南寧8月29日電(特約記者 莊桂林)印尼蕉葉烤粽、九層糕、炸春卷......每日中午,印尼僑眷魏朝霞開在廣西南寧的“陳記印尼風味小吃”門店前,來往的顧客絡繹不絕。 魏朝霞將改良後的印尼糕點給母親品嘗。 香港中通社圖片 魏朝霞稱,2008年,她開始以制作印尼美食為生。隨著印尼美食越來越受歡迎,2013年,她在社區美食街租下店面,正式掛牌“陳記印尼風味小吃”。 “我的手藝是從小吃出來的。”魏朝霞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她所住的北湖南路社區,是南寧市區內歸僑僑眷最多的聚居地之一,轄區內以印尼、越南華僑居多。社區街坊鄰居過節時都會拿出拿手菜,圍聚在一處歡慶。“我打小從街鄰處‘偷師’,會做的小吃樣式就多了。” 提及開店初衷時,魏朝霞稱,她想替母親和更多印尼華僑留住屬於他們的童年味道。“母親至今還保留著在印尼的飲食習慣,現在她年紀大了,制作印尼美食的任務就交到了我手里。” 魏朝霞回憶,小時候家中生活艱苦,只有過節時才能吃到母親親手制作的印尼糕點,“從前,母親在制作印尼糕點時會用花生油代替椰子。如今,原材料的購買非常方便,且隨著小吃店的生意越來越紅火,我們的生活也越過越好。” 據魏朝霞介紹,印尼烤粽工序比傳統肉粽複雜些,要先用紅葱、胡椒、豆蔻等腌制好肉末,加入蝦米和幹貝炒制,將其包入煮熟的糯米中,“再將糯米飯和肉餡用香蕉葉包成枕頭狀或圓條狀,綁結實後在炭(柴)火上燒烤”。烤好後,外層的糯米略帶金黃色,因為融入了香蕉葉的清香,口感獨特。 近年來,魏朝霞對小吃配方進行了改良。如制作烏龜糕時將紅糖改成白糖,在保證口感的同時,讓糕點色澤更透亮誘人。而隨著健康生活理念逐漸深入人心,魏朝霞也及時做出調整。“在食材上,我保留印尼的做法,調料上少鹽減糖。”魏朝霞稱,調整口味後的印尼美食更受歡迎了。 魏朝霞告訴記者,無論配方如何改良,她還是堅持使用傳統手工的方式制作印尼美食。“印尼糕點中最常用的原材料就是椰子,市面上普遍的做法是使用椰子粉作為‘增味劑’,但我們使用手工刨開的椰子絲,做出來的糕點更加醇香,口感也會更加豐富。”她說。 記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看到由自媒體博主拍攝的有關魏朝霞店內小吃的短視頻獲上萬點贊。魏朝霞稱,小吃店的回頭率達到60%以上,“很多外地遊客慕名而來”。 中午時分,南寧市民葛女士來到魏朝霞店內購買印尼糕點,她說:“吃他們家的糕點有十幾年了,用料很放心,糕點口感軟軟糯糯的,在外面很難買到這樣的印尼特色糕點。” 今年9月,第2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以下簡稱“東博會”)將在南寧舉辦。魏朝霞稱,從前都是從母親口中了解印尼,如今通過在東博會逛展就能直接與印尼人接觸,了解他們的美食文化,“這對糕點制作有很大幫助。” 此外,隨著中國與東盟國家的交流愈深,來華留學的東盟學生愈多。“印尼留學生搞活動時會委托我們制作印尼糕點,同時會對我們的糕點提出建議。” 十幾年來,“陳記印尼風味小吃”每天迎來送往,成了“老南寧”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也讓南寧的“東盟味”更加濃厚。“只要還有人吃,我這個店就會一直做下去。”魏朝霞說。(完) 【編輯:林曉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