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針對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中美正在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的言論,4月24日,中國商務部和外交部作出駁斥,稱其為“假新聞”。同日,特朗普的再次回應耐人尋味。
【同期】美國總統特朗普
他們今天早上剛有一場會議,“他們”是誰並不重要,我們可能晚點會透露,但他們今早剛開過會,我們一直在與中方開會。
【解說】25日,中國外交部再次否認中美正在進行談判,並呼籲“美方不要混淆視聽”。中美是否正在進行關稅談判為何會發展成“羅生門”?
【同期】中國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 劉春生
我想是這樣的,第一個,我覺得特朗普是故意混淆了這個概念。因為從中國的角度來說,我們確實沒有官方的正式談判,但是可能類似的,比如說相對來說低層級的這些官員的一些溝通肯定是有的,包括我們反映一些具體的事實,或者反映一些自己的態度,這些可能都是有的。從特朗普來說,我覺得他是利用了這樣的一個信息差,可能是在向其他的貿易夥伴來進行施壓。你看,中國也和我談了,日本也和我談了,那你們呢?你們不談嗎?或者說你們不答應我的條件,可能就會受到比較嚴重的制裁,或者說被加徵更高的關稅,我覺得這是他的一種策略。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我覺得特朗普說話,第一沒有理性,第二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邏輯。你看他今天可能說和你談了,明天說談崩了,後天又說中國和美國相處不錯,我覺得這些說法從我們國內的角度來說,就是聽聽就罷,因為我們要看具體最後的結果,這個所謂的結果就是關稅到底會不會降,會降到什麼幅度,中美關係、中美貿易會不會恢復到以前,這個才是我們真正關心的。
【解說】自4月2日特朗普揮起“關稅大刀”砍向世界,引發多國反對浪潮,再到暫緩90天實施關稅政策,近日又開始對中國“服軟”,稱將 “友好”談判,並“大幅下降”關稅。上任不足百日,特朗普卻引爆如此反覆無常的“關稅大戰”,中國應該如何應對?未來又會有何走向?
【同期】中國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 劉春生
現在涉及到一個大混戰的局面,今天下午我們說了他可能降到50%-60%,明天上午他就宣佈我要對中國加徵200%的關稅,這都是有可能的,所以我覺得我們不好判斷他進一步的走向如何。甚至我也認為,即使我們通過了正式的談判,我們也簽了合約,我們也簽了備忘錄,也有協定,回家以後兩國都發了聲明,取得了很好的談判效果。隔一個禮拜,然後特朗普又說不行,談判還是不符合美國的利益,我要推翻它,這個在第一任期的時候是有經歷的。
我們說現在特朗普正在消耗美國的信用,所以從中國的角度來說,你出牌我跟著,你對華友好,我就對美友好,你如果降關稅,我也跟著降關稅,如果你要再接著加關稅,那我不奉陪,因為沒有意義。我覺得就是歸根結底我要做好自己的事情,這個是我覺得我們現在的策略,做好自己的事情包括兩個部分,擴大內需加擴大朋友圈。
中美關稅戰不只是中美的事情,它是特朗普關稅戰整體的一個情況。中美關稅戰只是中美經貿關係其中的一個縮影,未來中美關係的這種競爭是不會停歇的,會繼續向更深程度的這種方式去演化。
記者 塗悅清 王豐鈴 香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