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5月9日電 題:專訪數碼港樂鴻基:香港低空經濟規範宜對接灣區標準
香港中通社記者 梁嘉軒
合規工作是香港“引進來,走出去”的優勢,而低空經濟作為近年的新事物,政商界普遍期待香港能通過落實低空經濟規範,對接“灣區標準”,並攜手推動相關領域上的國家及國際標準。香港數碼港技術工程部總監樂鴻基9日接受中通社記者訪問,簡介了數碼港對“低空經濟監管沙盒”試點項目的指引及在合規工作上的未來方向。
樂鴻基用的士比喻無人機,“路上的的士需要紅綠燈來維持運行秩序,而在天上亦然。”與路上的紅綠燈不同的是,空中的“紅綠燈”是建立在虛擬的系統上,系統要對飛機的實時信息進行監控,如位置、高度、速度等,並要為飛機下達指令,因此需要大量算力,而為協助這些參與“監管沙盒”項目的機構,啟用在即的數碼港第五期大樓將讓現時1300P(每秒浮點運算次數)的算力提高至3000P,大大增加對低空經濟網絡的管理效能。
數月前,聚焦低空管控的上和科技進駐數碼港,並對近期在數碼港進行的測試飛行進行監控。該公司目前已在內地落地相關系統,也把這套系統帶來了香港,服務“監管沙盒”試點項目。
數碼港作為“監管沙盒”的場地夥伴,也是香港創科產業的一大集聚地,被問到數碼港將如何參與到香港及周邊業界擬推動的“灣區標準”,樂鴻基告訴中通社記者,數碼港作為擁有兩座無人機起降場的區域,實際上已經落實一系列的指引,包括對重量、噪音等進行限制。
他也提及較早前數碼港與香港特區政府民航處進行了一系列討論,研究如何收集更多業界聲音,以制定相關條款或守則,從而配合低空經濟的發展,希望這個標準日後可以獲民航處接受,成為香港的標準。
而對接內地、建設“灣區標準”上,樂鴻基指出內地的相關規定已經較為成熟,對香港而言有不少值得參考的地方,他認為香港的相關規範將會參考內地,並將香港試驗所得的一套融合起來。
據了解,特區政府提出“監管沙盒”後,共接獲來自72個申請者的項目,經發展低空經濟工作組審閱後,其中38項成為首批推展的試點項目。作為場地伙伴,數碼港在2024年年底建設了2個無人機起降場,可以起降重量達到約700公斤的中型無人機,而小型無人機則可以同時升降約30架,目前已配備了風向袋、風速計、供電等基礎設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