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韻欲動”謝景蘭早年作品展在香港季豐軒展出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3月12日電 位於中環大館的季豐軒畫廊,現正呈獻法籍華裔女藝術家謝景蘭(Lalan,1921-1995)早年作品展“潛韻欲動”,聚焦上世紀50年代其繪畫之路的開端,展出逾十多幅油畫及紙本作品。該展覽展期至4月13日(星期二至六開放)。 謝景蘭“潛韻欲動”展覽現場。(圖片:季豐軒提供) 謝景蘭“潛韻欲動”展覽現場。(圖片:季豐軒提供) 謝景蘭60年代的早期畫作以棕、紅、藍色等不透明色調建構抽象宇宙,創作時往往不起草稿,凝重的厚塗油彩在稍乾後,復又刮上筆觸,積累疊加,澎湃激烈。完全歸功現代舞訓練,她對身體每一動作控制自如,能以手運心,畫出內心韻律,彷彿要藉著富節奏的舞動筆法,將生命的感情和力量全傾於畫布之上。 謝景蘭1967年作《水天一色》。(圖片:季豐軒提供) 謝景蘭(Lalan)。© 2024 Lalan Archive 謝景蘭生於中國貴州書香名門,早年便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受音樂訓練。1948年她與丈夫趙無極赴巴黎開拓藝術視野,遊歷歐洲各國觀展,與當時各流派年輕領軍人物為友,互相切磋談創作,談人生。她入讀巴黎國立高等音樂暨舞蹈學院進修音樂。50年代,她隨“電子音樂之父”埃德加·瓦雷茲(Edgard Varèse)學習作曲,又因看了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的紀錄片決心學習現代舞。各種藝術流派與文化衝擊下,她藝術造詣與日俱增,亦對前衛創作形式保持開放和接納。她渴求表達內心世界,漸不安於只任丈夫的“繆斯女神”。 謝景蘭1968-1970年作《無題》。(圖片:季豐軒提供) 1957年,謝景蘭與趙無極離異,改名“拉蘭”(Lalan),約兩年後跟法國音樂家、雕塑家范甸南(Marcel van Thienen)結婚,成立了電子音樂工作室,為舞蹈、電影製作配樂。 謝景蘭的創作非關技巧演變,而與其生命緊密交織,是個人精神自由表達的訴求,在還未接受女性為全職藝術家的年代,她活得艱苦但自在,全心全意發揮她的創作才能。是次展覽回溯這位20世紀前衛女藝術家的繪畫創作來源。 【編輯:黃璇】
|
視頻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