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無處不旅遊”調查:生態觀光成新趨勢 產品應從食買玩調整香港新聞網5月7日電 國際青年商會中國香港總會(JCIHK)近日在一場新聞發佈會上揭曉了“香港無處不旅遊”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海外受訪者對生態觀光的偏愛日益明顯,並指出深度遊及具故事性的歷史古蹟和藝術文化景點成為新興旅遊趨勢。 調查於今年3月至4月進行,涵蓋了836名港人及410名來自35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人士。主辦機構國際青年商會中國香港總會會長王師堯在發佈會上表示,此次調查是香港首次同時針對本地居民和外國遊客的旅遊偏好進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調查顯示過夜遊客中最受歡迎的10個景點。(圖源:JCIHK) 近半數海外受訪者選擇生態觀光作為首選旅遊類別。(圖源:JCIHK) 根據調查結果,近半數海外受訪者(41.3%)選擇生態觀光作為首選旅遊類別,其次是歷史古蹟(18.1%)及藝術文化(15.6%)。相對而言,港人則更偏向美食購物玩樂(26.9%),顯示出訪港旅客的旅遊取向正在向生態旅遊轉變。 在受訪者選擇景點的原因上,自然風光(19.4%)、歷史文化價值(16.3%)及交通便利性(15.4%)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因素。調查指出,香港在這三方面具備顯著優勢,吸引了大量自由行旅客。 在生態觀光景點選擇上,本地人與海外遊客的首三位選擇均為西貢、大澳、香港四徑。(圖源:JCIHK) 海外人士對香港的生態景點評價最高的三個選擇分別是有“香港後花園”之稱的西貢(77.3%)、有“東方威尼斯”之稱的大澳(68.2%)及近期大熱的“香港四徑”(40.9%)。此外,對歷史古蹟和藝術文化景點的喜好也顯示出趨勢,前深水埗配水庫和孫中山紀念館等地成為高評價的選擇。 在美食購物方面,海外人士首選中上環的地道美食,而港人則推薦蘭桂坊,反映出遊客的口味正在不斷變化,更加青睞具有當地特色的選擇。 旅遊業界人士於新聞發佈會上對談。 JCIHK表示,為了促進香港旅遊業的發展,業界需要重新審視旅遊主題及產品,以滿足新興的市場需求。專家建議,應透過教育和規範來推動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活現香港》共同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兼本次調查顧問陳智遠,籌辦香港深度遊具豐富經驗,他回應此次調查結果時表示:“要做到‘無處不旅遊’,首先是要深刻認識自己的旅遊資源,重新發現及發掘,所以今次這個調查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其次是要懂得說好自己的故事,並以創意及開創的精神,更好地善用城市的文化及綠色旅遊資源;最後是找方法保護獨有的文化旅遊資源,考量承載力,並建立合適的地區旅遊文化。”他補充說,業界需要重新審視,建立新的旅遊主題及旅遊產品,以達致“無處不旅遊”。 當談及旅遊業對社會的角色,香港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表示:“在新形勢下,香港旅遊業肩負說好香港及中國故事的責任;社會亦期望透過龐大的訪港旅客數目,拉動疲弱的本地經濟。接待旅客是所有人的事,現代旅遊是希望感受當地的人情味、煙火味,再兼顧上述眾多責任下,如何發揮支柱行業拉動服務業經濟,是社會上下需要同心協力的課題。”(完) 【編輯:黃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