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導盲犬知多D:視障人士的忠實夥伴與生活助手

分享到:
2025-03-04 15:34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3月4日電  根據香港導盲犬協會資料顯示,在香港,約有11萬名視障人士,但目前僅有60隻在役導盲犬,遠低於國際導盲犬聯盟建議的每100名視障人士配備一隻導盲犬的標準。這一巨大缺口讓導盲犬的需求顯得尤為迫切。走在香港街頭,偶爾會看到身穿紅色背心的拉布拉多犬,專注地引導視障人士穿梭於繁忙的街道。這些導盲犬不僅是視障人士的出行助手,更是他們生活中的重要夥伴。搭乘港鐵時,導盲犬會引導主人到愛心座位,隨後乖巧地蜷縮在座位下休息。

為提升公眾對導盲犬的認識,香港導盲犬服務中心在近期舉辦的“香港寵物節2025”期間舉辦了“導盲犬知多D”活動,並派出明星導盲犬“Soba”(蕎麥麵),向市民分享導盲犬的訓練故事與寄養家庭的點滴。

香港導盲犬服務中心月前舉辦的“香港寵物節2025”期間舉辦了“導盲犬知多D”活動。

寄養家庭:導盲犬成長的關鍵第一步

導盲犬的培養從幼犬時期便開始,而寄養家庭在這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從幼犬出生後兩個月至一歲半左右,約12至18個月的時間裡,寄養家庭負責為這些未來導盲犬提供愛與關懷的成長環境。由於導盲犬需要在幼犬時期習慣與人類親近相處,寄養家庭必須給予充分的關愛,讓幼犬在與家人共同生活的過程中,自然養成溫馴的個性,並適應人類的生活環境。

寄養家庭的任務不僅是照顧幼犬的健康,還包括培養幼犬與人類的互信、進行基礎行為教育,以及建立良好的社會化行為。與一般家犬不同,導盲幼犬在寄養家庭中需遵守嚴格的規則,例如不能餵食人類食物、每天要有足夠的運動時間,以及禁止上床或沙發等。這些規範幫助幼犬養成合宜的舉止,為未來的專業訓練奠定穩固基礎。

導盲犬的培養過程漫長且嚴謹。香港導盲犬服務中心寄養家庭部主任蔡曉茵在活動中分享,導盲犬的成長分為多個階段,並通過不同的裝備來區分。身穿紅色背心的幼犬通常在四個月大時進入寄養家庭,接受社會化訓練,學習搭乘交通工具、遵守公共禮儀等基本技能。若導盲犬同時佩戴紅色背心和導盲鞍,則表示牠已進入2至3歲的訓練階段,正在接受成為合格導盲犬的最終考核。

導盲犬的培養過程漫長且嚴謹。圖為“香港寵物節2025”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Soba展示了導盲犬的工作流程。當工作人員握住導盲鞍後,Soba便開始引導。遇到樓梯時,Soba會在第一節樓梯前停下,轉頭等待工作人員確認高度,隨後才繼續前行。到達樓梯頂端時,Soba也會停下示意。在引導至座位時,Soba會將頭靠在椅子上,讓工作人員通過觸摸找到座位位置。在狹窄空間中,Soba會聽從指示,安靜地趴下休息,避免阻礙他人。

明星導盲犬“Soba”(蕎麥麵)。

蔡曉茵指出,導盲犬需要極高的自主性,無法被強迫執行任務。“如果牠們不願意領路,就無法成為合格的導盲犬。”經過嚴格訓練的導盲犬不僅能幫助視障人士避開障礙物,還能提醒他們注意突發情況,確保安全出行。

除了導盲犬,香港還有助聽犬、社交信號犬及腦癇應變犬等不同類型的工作犬,協助聾人、自閉症患者及腦癇發作人士改善生活。在訓練之外,這些工作犬與普通寵物無異,享受在寵物公園或草地上奔跑的樂趣。

導盲犬不僅是視障人士的眼睛,更是他們生活中的忠實夥伴。隨著公眾對導盲犬的認識逐漸加深,或許未來香港能迎來更多這些“無聲的英雄”,填補服務缺口,讓更多視障人士受益。(完)

【編輯:黃璇】

視頻

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