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丁乙:世衛大會緣何連續拒絕台灣參與第78屆世界衛生大會(WHA78)將於5月19-27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台灣方面迄今未收到參會邀請,已連續9年遭拒與會。針對世界衛生大會再次拒絕台灣地區參與的決定,國台辦與外交部都已明確表態,這一結果完全是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所導致,責任完全在台灣當局。這不僅是對國際法和兩岸同屬一中的政治現實的尊重,更是對台灣同胞根本利益的守護。今天,我們想與台灣同胞共同探討,台灣參與國際事務的正確路徑究竟是什麼?為何唯有回歸“九二共識”,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台灣才有國際空間? (新華社資料圖) 國際社會共識:一個中國原則是不可撼動的底線 世界衛生組織(WHO)是聯合國專門機構,其憲章明確規定“僅允許主權國家參與”。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已從法律和政治層面確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目前,全球181個國家與中國建交均承認這一原則。WHA連續多年拒絕涉台提案,正是國際社會堅持一中原則的集體意志體現。 台灣地區參與國際組織必須遵循“一中原則”下的協商安排。正如2009年至2016年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建立互信,大陸方面特事特辦,以“中華台北”名義、觀察員身份促成台灣連續8年參與WHA。這充分證明,唯有承認兩岸同屬一中的政治基礎,台灣才能獲得國際社會的理解與支持。 歷史與現實對照:兩岸關係決定台灣的國際空間 2008年中國國民黨在台重新執政後,兩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制度化協商,簽署包括《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定》在內的23項協定,兩岸關係走向和平發展康庒大道。正是在“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上,通過兩岸協商,做出台灣地區以“中華台北”觀察員身份參與WHA。資料顯示,馬英九執政那8年間,台灣參與國際活動數量增長3倍,兩岸直航、陸客赴台等政策更帶來數千億新台幣的經濟紅利。這些成果,是兩岸同胞攜手合作的結晶,也是“兩岸一家親”的生動寫照。 反觀民進黨上台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大搞“去中國化”,妄圖以“主權國家”身份參與國際事務。這種違背國際法和兩岸同屬一中的政治現實,注定徒勞無功。國際社會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企圖否定一個中國原則的行為,都是對國際秩序的破壞,更是對台灣同胞的傷害。 台灣的出路:回歸“九二共識”,共用民族榮光 台灣同胞的福祉,從來與民族命運緊密相連。當兩岸關係緊張時,台灣的國際空間必然受限;當兩岸和平發展時,台灣就能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 “九二共識”的智慧在於“求同存異”。它不涉及政治定位的爭議,只強調“兩岸同屬一中”的共同認知。這一基礎曾為台灣打開國際參與的大門,也為兩岸經濟合作鋪就坦途。ECFA早收清單實施後,台灣對大陸出口年均增長12%,累計減免關稅逾200億美元;兩岸直航每年為台灣節省運輸成本超40億新台幣,帶動觀光收入突破千億元。這些數字背後,是無數台灣家庭的生計與笑容。 統一的未來充滿希望。 實現國家統一,不是要“削弱”台灣,而是要讓台灣同胞與大陸同胞共擔民族復興的責任,共用偉大祖國的榮光。統一後,台灣可以依託祖國大陸的廣闊市場和國際影響力,參與全球治理體系;可以依託中華民族的整體實力,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公共衛生等全球性挑戰。屆時,台灣不再是需要“爭取國際空間”的“孤島”,而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本文作者為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丁乙)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劉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