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C後 巴基斯坦繼續採購中國彩虹無人機是大概率事件香港新聞網5月15日電 (記者 王少喆)繼巴基斯坦日前用中國殲10C戰機打下印度多架戰機後,12日有港媒報道稱,巴基斯坦再度接收了新一批中國製造的彩虹-4B無人機,使巴方在這一領域的實力超過印度。此次殲10C在印巴衝突中大放異彩,是否因為一些分析所稱,是因為印度“萬國牌”武器的協同性較差,還是其他分析所稱,中國軍機已全面超越歐洲同等軍機?這會對中國軍機出口產生哪些影響?香港中通社、香港新聞網就此書面採訪了海空軍研究學者、特約撰稿人劉亢。採訪全文如下: 1、此次印巴衝突,巴基斯坦能用中國較早型號的殲10c打落印度的更新型戰機,原因主要是什麼?是因為印度“萬國牌”裝備互相不配合的問題麼? 答: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殲10C戰鬥機擊落的并不是印度更新型的戰機:根據互聯網上廣泛流傳的消息,5月7日的空戰中,殲10C戰鬥機擊落了至少5架印度戰機,包括3架“陣風”、1架蘇30MKI和1架米格29(一說“幻影”2000)。不論米格29、“幻影”2000還是蘇30MKI,相較於2022年3月交付巴基斯坦的殲10C戰鬥機,都是更早型號的戰機,較殲10C存在著至少半代的代差;“陣風”戰鬥機交付印度的時間和殲10C交付巴基斯坦的時間大致相同,可以算是同一時期的戰鬥機,“陣風”看著更新型只不過是因為中國已經有了更先進的戰機,而“陣風”卻是印度乃至歐洲的最新型戰機。 還要補充的一點背景知識是,交付巴基斯坦的屬於“外貿型”殲10C(因此會在不少地方看到“殲10CE”的代號,E代表“出口型”),“外貿型”殲10C根據巴基斯坦的實際情況進行了針對性的改進改裝。 殲10C之所以能擊落多架印度戰機,在我看來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印度“萬國牌”裝備互相不配合的問題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 我常常會在與朋友交流體育賽事時提到“天賦”、“努力”、“戰術戰法”、“鬥志”等詞彙,這些詞彙拿來解釋本次空戰可謂恰到好處,至於如何排序,全看讀者。 先說說“天賦”:蘇30MKI是俄羅斯根據印度的作戰需求開發的多用途重型戰鬥機,安裝了矢量發動機和無源相控陣雷達,較為先進;米格29則是用於配合重型戰鬥機作戰的中型戰鬥機;“幻影”2000是法國上一代主力中型戰鬥機,性能同樣比較先進;“陣風”是法國新一代多用途中型戰鬥機,具備一定的隱身能力,擁有較強的作戰性能,印度采購的“陣風”安裝了更為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具備搭載歐洲最先進的“流星”遠程空空導彈的能力,但導彈還沒到貨;殲10C採用了能降低雷達反射的DSI進氣道,搭載了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和機載航空電子設備,強化了多用途作戰能力,能搭載中國產各類型空空、空地導彈,包括此次空戰中大放異彩的霹靂15E空空導彈。 僅就“陣風”和殲10C來說,作為交戰雙方彼此最先進的戰機,二者參數上互有勝負,“天賦”點各有側重,僅從紙面參數上看,“陣風”勝出的地方更多一點,但殲10C的遠程空戰“天賦”較“陣風”更強。上述充滿“天賦”的戰機由兩國最有“天賦”的精英們駕駛,并由兩國最有“天賦”的指揮官們指揮。 巴基斯坦的殲-10C戰機。圖自巴基斯坦軍方新聞局 再來看看“努力”:人是決定戰爭走向的決定因素,巴空軍的精英們很努力——即便放在全球空軍中,巴空軍飛行員也可以算是年度飛行小時數靠前的,巴空軍的精英們每年還會參與大量的演習演訓,包括跨國、多國的聯合演習演訓,其中,中國-巴基斯坦“雄鷹”系列聯訓、巴基斯坦-中東多國“印度河之盾”聯訓更是全球知名的空軍聯訓“品牌”,巴空軍通過多種多樣的演習演訓積累了大量空中作戰經驗,形成了一套適應巴空軍的戰術戰法。印度空軍的精英們也很努力,但通過本次空戰我們也能看到,他們的經驗和技戰術水平還是遜色於巴基斯坦同事。 巴空軍還有兩個相較於印度空軍十分獨特的優勢:一是巴空軍同時裝備中美兩國先進戰機,有向中美兩國“取經”的途徑,中美兩國海空軍戰機長期互相“切磋”,教學相長,較其他各國空軍擁有更為豐富的空中對抗經驗;二是巴空軍還能通過與夥伴國家的交流,接觸到印度空軍同型戰機或更為先進的類似戰機,可以做到知己知彼,而印度空軍則缺少這樣的機會。 繼續看“戰術戰法”:巴基斯坦軍方在交戰後舉行了一場發佈會,介紹了巴基斯坦軍方的戰術戰法。根據發佈會公開的相關資料,此次印巴空戰中,巴軍方根據其掌握的情報,依託先進的預警機、殲10C戰機與先進的地空導彈系統打了一套組合拳,印度空軍戰機一昇空,就處於巴軍方戰場監視體系的監控之下,在印度戰機發射對地打擊武器後的一瞬間,巴空軍便改變了交戰規則,開始了大規模制空作戰,他們沒有急於攔截印度的對地打擊彈藥,而是迅速發射霹靂15E遠程空空導彈打擊印度的戰機,畢竟,戰機的補充遠比彈藥的補充更困難,飛行員的損失更是難以得到快速補充。 在發佈會上,巴空軍頗具“羞辱性”地公開了印度空軍飛行員的語音對話。在強烈的電磁壓制之下,印度只能通過非加密的語音通話來進行戰場協調,而巴基斯坦則可通過先進的數據鏈實現加密通信,印度很難截獲,僅憑這一點,我們就能看出印度的無奈——“萬國造”的裝備機載航電互不兼容,無法通過統一的數據鏈有機地接入指揮控制體系,只能通過不安全的非加密語音進行通信,語音通話非常容易被巴軍方截獲并以此破解印度的戰術意圖,戰場對巴基斯坦“單向透明”。 我還注意到一個細節,印度飛行員直到僚機被擊落才發現己方正在被攻擊,這也側面反映出體系作戰的優勢——巴空軍先進的預警機可在盡量不引起印度戰機警覺的情況下實時了解其動態,根據空情指揮殲10C從容地發射霹靂15E空空導彈,發射後的導彈根據加密數據鏈傳來的信息不斷修正飛行路線,直至導彈的主動雷達導引頭開機工作、發動致命一擊,彈載雷達開機時,留給印度戰機的反應、反制時間已經非常短暫了,印度戰機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被擊中。 最後再看“鬥志”:還是根據巴基斯坦方面公開的資料,我們可以推測,注意這裡是推測,印度空軍在此次戰鬥中犯了輕敵冒進的大忌,這在巴基斯坦全面的制電磁權下,十分致命;巴基斯坦方面則準備充分,利用制電磁優勢,堅定、嚴格但靈活地執行了其先進的戰術戰法,一舉取得了壓倒性勝利。 巴基斯坦能在此次空戰中取得勝利肯定還有其他方方面面的原因,但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上述幾點。 2、這次的情況,能否說明中國的新型軍機,超過了歐洲同等級的標準? 答:是的。 這個問題我在肚子裡打了半天腹稿,一度試圖去比較殲10C與歐洲(除俄羅斯外)國家生產裝備的最新一代同等級戰機——法國產“陣風”、歐洲聯合生產的“颱風”,甚至還想把性能弱於殲10C的“梟龍”拿出來和同等級的瑞典產“鷹獅”去比,直到一拍腦袋想起殲10C已經是中國軍機中的較早型號,還是相對較弱的那個較早型號。 如巴軍方所言,“陣風”如果運用得當,還是能發揮出強大的作戰性能的,我們不能因為印度一家的表現就去否定其先進性。我并不懷疑“陣風”、“颱風”,甚至是“鷹獅”可以在出色的運用下與殲10C打得有來有回,但是: 同為較早型號,性能大幅超越殲10C,如殲15、殲16一樣的重型戰機,歐洲沒有。 也算較早型號,性能遠遠超越殲10C,如殲20、殲35一樣的五代機,歐洲也沒有。 中國最新戰機,性能遠遠超越五代機,如殲xx、殲xx一樣的六代機,歐洲還是沒有。 3、在印巴衝突的關口,巴基斯坦進口中國彩虹無人機,是因為看到了殲10C的威力麼? 答:中國產“彩虹”系列無人機是一種優秀的“(偵)察打(擊)一體”無人機,既能執行偵察任務,也能執行打擊任務。巴基斯坦是“彩虹”無人機的老用戶了,他們從“彩虹”3無人機開始就大量采購裝備“彩虹”無人機,其中還包括了更先進的“彩虹”4無人機。 目前我這裡還沒有看到巴基斯坦在最近幾天獲得“彩虹”無人機的明確信息,但是我相信,巴基斯坦一定還會繼續采購裝備“彩虹”無人機乃至更高端的中國產無人機,即使他們因為種種原因也在采購土耳其制無人機。 巴基斯坦一直十分信任中國產的“彩虹”無人機,甚至仿製并裝備了“彩虹”3無人機。根據外媒報道,在巴基斯坦規模化引進土耳其的無人機後,部分“彩虹”4無人機從繁重的察打任務中解放出來,巴軍方則充分利用“彩虹”4無人機優異的續航能力、先進的高速遠程通信能力和模塊化改裝能力,將“彩虹”4改裝用於更有挑戰性的對海監視任務中。 巴基斯坦對殲10C的“情愫”產生於中巴聯合訓練之中,在一次次對抗中,巴空軍已經對殲10C樹立了信心,決意開展“追求”,而采購更早的“彩虹”無人機的優異性能則堅定了他們對殲10C的信心。 多說一點,一些讀者看到巴基斯坦在采購“彩虹”無人機後還大規模裝備了土耳其無人機後,可能會覺得中國產無人機在巴基斯坦“失寵”了,但事實并非如此,土耳其只不過是拿到了一些在中國產無人機走向更高端的過程中讓出的中低端市場,讀者當然也可以說土耳其也有高端無人機,但,別的不提,中國有可供無人機依託的高速通信衛星,土耳其有嗎? 4、此次事件,會對中國軍機等裝備出口,產生什麼影響? 答:我們可以明確,此次事件絕對會給中國軍機及其他軍事裝備的出口帶來積極影響:第一,中國的軍事裝備通過了實戰的考驗,取得了優異的戰果,獲得了很好的廣告效應,各軍事裝備采購國會慢慢對“中國製造”放下心來;第二,這次空戰讓大家都知道了體系作戰的巨大能量,目前世界上能完整供應類似體系內裝備的只有中美兩國,再無分店,而美國的軍售流程複雜,附加條件多,中國就成了那個讓人更好接受的選項;第三,這次空戰某種意義上也證明了中國可以打通不同源流軍事裝備體系間的壁壘,將不同源流的軍事裝備進行有機融合,這為軍事裝備采購國接納中國產軍事裝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但我們也要知道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全面熱銷并不會一蹴而就:首先,體系作戰真的很好,但是很貴,也很難練成,絕大多數軍事裝備采購者都會望而卻步;其次,軍事裝備采購體系很難輕易發生變化,因為使用不同源流軍事裝備的各國已經形成了各自的經驗與後勤保障體系,雖然中國能打通體系間的壁壘,但采購中國軍事裝備無論如何也會在相應國家形成一套新的體系,這無疑是有巨大成本的;再次,中國現階段可出口的軍事裝備也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之處,比如上文中提到的多用途能力,中國還要繼續加以完善;最後,當今世界已經形成了很多特定的陣營,軍事裝備采購往往在陣營內進行,中國的軍事裝備出口也受國際政治的影響。 此次空中大戰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戰果,充分證明了中國國力的提升,隨著中國國力的進一步提升,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可中國、認可中國的軍事裝備,相信在不遠的未來,中國的軍事裝備出口會迎來突破性進展。(完) 【編輯:王少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