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程燕:香港工商界須堅定守護國家發展利益“商之大者,為國為民。”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日前在澳門調研,並與工商界人士座談。夏主任對港澳工商界提出的四點希望,語重心長,發人深省,催人奮進。 新時代賦予香港工商界新的歷史使命。在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貿易戰陰雲籠罩的背景下,香港工商界作為港澳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肩負著特殊的歷史使命。工商界不僅要算好企業財務的“小帳”,更要算好國家發展的“大賬”,以“商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擔當精神,發揮香港“超級聯繫人”的獨特優勢,講好香港故事,維護國家利益,在變局中開新局,為香港由治及興、為國家高質量發展貢獻工商力量。 首先,工商界應成為香港故事的積極傳播者。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八年來的實踐充分證明,“一國兩制”是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香港工商界作為國家改革開放的參與者,也是國家穩定發展的受益者。從早期港商投資內地帶動經濟起飛,再到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開拓全球市場,香港工商界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在服務國家大局中實現了自身壯大。這段歷史啟示我們,香港命運始終與國家緊密相連。工商界的命運與國家和香港的前途息息相關,只有將企業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才能獲得持久生命力和廣闊空間。 其次,工商界應成為國家利益的堅定捍衛者。夏寶龍主任對港澳工商界和企業家提出的四點希望中強調,要堅守國家利益底線,將自身事業與港澳繁榮、國家發展聯繫起來,不要變成“軟骨頭”。在涉及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問題上,工商界必須旗幟鮮明,堅決抵制任何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正如夏主任所言:“在國家利益、民族大義面前,舍小我為大我”。 當前國際形勢風雲變幻,美國單邊挑起貿易戰,對華加征高額關稅,嚴重擾亂全球貿易秩序與供應鏈穩定。而香港作為高度外向型經濟體,難以獨善其身。面對這一嚴峻挑戰,香港工商界更應清醒認識到:在霸權欺淩面前,唯有團結一致,方能守正創新。 第三,工商界應成為創新發展的積極推動者。香港的獨特價值在於其“一國兩制”制度優勢。當前,國家正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香港正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工商界可充分發揮在金融、專業服務、科技創新等領域的優勢,助力國家產業升級。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為香港提供了廣闊的發展舞台。特區政府正深化與灣區城市的合作,在金融、科技創新、專業服務等領域實現優勢互補。未來的灣區聚焦低空經濟、數字經濟、海洋經濟、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的合作,正以高質量法治推動高質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將為香港工商界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最後,工商界應特別重視培養青年人才,厚植家國情懷。夏寶龍主任指出:“廣大青年不僅是香港的未來,也是建設國家的新鮮血液”,希望他們“自覺把個人的成長成才與香港由治及興、與國家前途命運結合起來”。工商界可通過提供實習機會、創業支持等方式,幫助香港青年更好地認識國家發展,把握時代機遇。 歷史告訴我們,團結一致、站穩國家民族立場是最好的護身符。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香港工商界唯有堅守“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的根本,善用“一國兩制”獨特優勢,才能在抵禦逆流中開闢新路,為國家發展扛起重擔,共同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香港篇章。 (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常委、香港僑界社團聯會常務副會長程燕)(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徐嘉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