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錢言:中美貿易協議的達成是“短期輸不起”還是“長期不分離”?

分享到:
2025-05-14 10:04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中美雙方就貿易關稅問題,奇峰突起的意外達成一致。

說它是意外,此前兩國尤其是美國率先挑起關稅加碼的數字游戲後面,利益攸關方都屏住呼吸,不知哪裡會打得雷光火閃,殃及自身;局外人則早早地搬起小板凳,期待一場險情環生的大戲上演。

特朗普傲慢而又憂慮地等電話,是這場遠未能看到劇終的經典場景。但大國之間的博弈,不僅追求實際利益,這次最突出的,還有“面子之爭”。美國說中國主動提出溝通或已經溝通過,中國立馬予以否認。誰是主動請求談判的,至今未有清晰答案。

這裡請注意一個重要事件,在中美貿易達成協議前幾天。中俄發表聯合聲明,洋洋灑灑萬字長文,算是自特朗普擺出親俄姿態,且到了有俄國間諜嫌疑的程度,不能不讓中國有些擔憂後,一紙聯合聲明,讓美國聯俄制華的擔憂與猜測畫上句號。此前本人曾發文認為,特朗普再親俄,如果普京往後看四年,也是不可能親美疏華的。歐洲與美國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關係,烏克蘭戰場硝煙正濃下,歐洲對美國朝野的情感系帶,始終休戚與共。況且俄美聯合,只能是軍事目標,談不上有經濟目標,聯合制華缺少靶向。

在中俄基礎關係確定後,特朗普佯裝聯俄制華的假設性心理戰不成立之後,眼看美國物價飛漲和貨架空空,而短期內又找不到替代性價比相近的進口商品,特朗普唯有從訛詐中回到談判桌前。

在各自減到能繼續開展正常貿易的稅率後,又設了一個90天過渡期。這期間一言不合就翻臉的概率,不會太低。美國對華說是現實也好、退讓也好,以中美目前的外交關係質量看,仍是脆弱而易變的。特朗普讓製造業回流美國,數年下去,也會有所起色,但美國製造永遠無法全面替代中國製造。但美國一定在製造業回流中,通過調節關稅手段,在全球間接布局製造業來增強與美國製造業的互補性,并逐步替代或間接替代中國製造。也許是難以成功的努力,但美國一定會努力這樣做,至少在特朗普主義沒有在白宮消失的時期內。

世界進入無法以人類任何一個歷史時期作參照的階段。地緣政治、經貿關聯,犬牙交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意識形態又非常鮮明,并伴隨民粹主義的興起。

最近西方有好事媒體公佈了大國領導人在特朗普上台後的得分,特朗普為負9分,普京為負11分,英法德等領導人均為負分2—5不等,中國則是唯一正數分。而原因是特朗普一番操作,在雞飛狗跳中,每個大國領導人的形像得到重塑。對世界經濟給出定心丸的無疑是全球化最堅定的倡導和堅守者,中國正扮演著這一角色。

中美貿易從前一陣驚濤駭浪中,駛入一個平潮區。不安於平潮期的現狀,而要從驚濤駭浪中發現自身船隻在導航、抗風、動力等功能不足之處并得到進一步完善,

特朗普最新發帖說,中國願意完全開放市場。如果真的如此,中國的內功地要加緊練,并要從戰略上以高質量的開放來迎接這一輪的全球化競爭。中國準備好了嗎?

【編輯:錢林霞】

視頻

更 多
宇樹人形機械人進軍香港零售界 它們真的能賣貨?
【通說環球】中美會談超預期 全球市場真能松口氣了嗎?
高手雲集!在香港看建築機械人的“武林大會”
香港特首為何要三年二訪中東?貿易戰升級下此行有何新意?
到店實拍!這台在上海國際車展上大放異彩的紅旗汽車“貴”在哪?
香港低空經濟蓄勢待發 多款無人機亮相數碼港低空經濟展覽
香港AI新作為 香港科大成立馮諾伊曼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