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中央實施大戰略人工智能新賽道

分享到:
2025-05-02 09:43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本周二(4月29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上海考察,重點瞭解上海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情況。在人工智能產品體驗店,總書記詳細了解產品功能和市場行情,還饒有興致地戴上智能眼鏡親身體驗。

就在幾天前的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題是“加強人工智能發展和監管”。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突出了加強基礎研究、核心技術突破、產業應用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監管體系的完善,以及全球治理框架的建設。

綜合以上信息可以看出,中央正在下一盤大棋,加快發展人工智能,成為中國應對國際經濟環境變化、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舉措,人工智能大模型則是發展重點,並且在新賽道按下了“加速鍵”,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觀察分析。

發展人工智能,提升核心競爭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政治局集體學習會上強調:“人工智能(AI)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此前,總書記曾指出:“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們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

 顯然,在中央看來,人工智能不僅是科技領域的一個前沿技術,而是國家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中國在這一輪科技革命浪潮中要“領跑”,必須在人工智能領域“領跑”。

 眾所周知,世界經濟格局正處於重塑的關鍵期,特朗普政府揮舞關稅大棒,嚴重擾亂了國際貿易秩序,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美國的“頭號競爭對手”,在這場貿易戰中受到的衝擊最大。中央早有預判,這場風暴遲早要來,中央也早已定調:“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物”。唯有自身強大,不懼任何打壓。

“辦好自己的事情”,其中一個重要的事情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這些年來,大批勞動密集型、資源消耗大的企業已從中國內地轉移到東南亞,新能源汽車、光伏發電、人工智能等異軍突起。這其中,人工智能最重要,因為,它不僅可以創造出許多新產業,還可以提升改造傳統產業,是“新動能”當中的“強動能”。

 現在,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發表的論文數量居世界首位,人工智能芯片接連取得突破,大模型產品快速普及,各種人工智能應用正向縱深演進,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近6000億元。這一切表明,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體系能力和發展生態正在加速形成。

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及“人工智能”時講到“要發揮舉國體制的優勢”。這表明,中央把發展人工智能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發展人工智能所需的資源,國家會優先保障、給足管夠。

佈局大模型,掌握人工智能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這次視察上海,專程到上海“模速空間”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察看了重點孵化企業的大模型產品展示。

 現場的一幕令人印象深刻:得益於人工智能大模型,機器人在做實驗的過程中能夠自動收集數據;擁有AI“大腦”的機械臂,可以自主學習複雜的操作技能;垃圾分揀機器人能對垃圾進行精准識別、分類……這些具有代表性的人工智能產品,將改變人類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說,有“重塑世界”的巨大作用。

許多人對“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認知,源於DeepSeek的橫空出世。其實,DeepSeek僅代表了一個方面。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類別包括:語言大模型、視覺大模型、多模態大模型、基礎科學大模型等。比如,進行垃圾識別和分類的機器人擁有超乎人類的“慧眼”,是因為“視覺大模型”提供了支撐。

 人工智能大模型通常在海量數據上進行預訓練,然後,通過指令微調,優化性能,達到要求,為人類提供各種服務。大模型具有參數量大、訓練數據大、計算資源大等特點,擁有解決通用任務、遵循人類指令、進行複雜推理等能力。

如果說,機器人是“肢體”,那麼,人工智能大模型就是“大腦”,掌握“大腦”,就掌握了人工智能的關鍵。——這正是中央把“大模型”作為人工智能發展重中之重的原因。

突出兩大原則,確保發展和安全

中央此次佈局人工智能大模型,突出了兩大原則:一是“自立自強”,二是“應用導向”。

“自立自強”,就是要進行國際合作,借助外部資源,但必須大力發展自有的AI軟硬件系統,減少對國外技術的依賴,中國必須擁有自主控制權。

“應用導向”,就是現實生活中需要什麼,就研發什麼,也就是說“按需研發”。如此研發,則動力足、後勁大。

“自立自強”這個詞彙,對於中國人來的有著深刻記憶,蘊含著幾十年發展的經驗教訓。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冷戰的國際環境下,中國“一邊倒”學習前蘇聯技術,後來,中蘇交惡,前蘇聯對中國“卡脖子”,曾令中國陷入困頓。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中國從美歐發達國際購買設備、引進技術,2018年,美國挑起對華貿易戰,限制對中國出口半導體、芯片等高科技產品,給中國相關產業造成極大衝擊。

過往,我們是“跟跑者”,人家“卡脖子”,我們就難受,實屬無奈!現在,我們在人工智能領域是“領跑者”,就必須突出“自立自強”,把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應用導向”的原則,體現了市場規律,不僅指導內地人工智能發展,對香港尤其具有指導意義。香港擁有雄厚的研發實力,但在“科研成果”轉化為“應用產品”上存在短板,最典型的例子是,“大疆無人機”擁有“香港基因”,卻沒在香港“開花結果”,而是在深圳發展成勢,驚艷世界。如今,香港在人工智能發展方面,須突出“應用導向”原則,在“轉化”上加力。如果“轉化”的條件不夠,就主動與內地合作,再也不能“閉門造車”了!

 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非常關心香港的科技創新,他每次在大灣區調研,都要到前海,與來自香港的青年創業者面對面地交流;每次來港調研,都要現場瞭解香港高校和科研機構、科學工作者的創新成果,“推進轉化”“突出應用”是他反復強調的高頻詞。

 如今,在中央部署人工智能發展的大背景下,香港特區政府和有關行業應聚焦國家大局、發展大勢,切實謀劃香港的人工智能發展之路。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張明臻】

視頻

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