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楊流昌:“胡連會”政治智慧的歷史鏡鑒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團到大陸進行“和平之旅”。4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親切會談,並聯合發表《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這是自1945年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舉行重慶談判,時隔60年後歷史性見面握手,意義重大深遠而載入史冊。20年後的今天,我們紀念“胡連會”仍具重要現實意義。 “胡連會”是在兩岸關係處於嚴峻時刻的一次歷史性會面。當時,民進黨陳水扁當局推行“台獨”分裂路線,不斷製造兩岸對立,嚴重破壞台海地區和平穩定,兩岸關係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此背景下舉行“胡連會”,猶如一道曙光,打破了兩岸之間的僵局。國共兩黨領導人重新建立對話溝通,為兩岸關係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讓兩岸人民看到了和平的希望。 “胡連會”的核心成果《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是引領兩岸關係前行的重要燈塔。其中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明確立場,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奠定了堅實政治基礎。“九二共識”體現一個中國原則,明確界定兩岸關係根本性質,只有在此基礎上,兩岸才能建立起互信,開展對話與合作。過去20年,每當兩岸關係遭遇風浪,“九二共識”就成為穩定關係的定海神針。反之,一旦“九二共識”被忽視或否定,兩岸關係便陷入緊張與動盪。 “胡連會”後,兩岸關係迎來一段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中國國民黨很快迎來在台八年執政,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恢復協商,簽署了一系列涉及經濟、文化、民生等領域的協定,特別是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的簽訂,為兩岸經貿交流搭建廣闊平台,促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實現了兩岸同胞期盼多年的直接通航、通郵、通商,極大便利兩岸人員往來和交流合作。兩岸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領域的交流日益頻繁,增進了兩岸同胞的相互瞭解和感情認同。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如今,民進黨賴清德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大搞“台獨”分裂活動,勾連外部勢力不斷進行謀“獨”挑釁,導致台海局勢風險升高,兩岸關係再次面臨複雜嚴峻形勢。美國等外部勢力不斷在台灣問題上滋事,虛化掏空一個中國原則,向“台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妄圖利用台灣問題遏制中國發展。在這樣的形勢下紀念“胡連會”,傳承發揚其精神,恢復改善兩岸關係,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要繼續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扎實推動兩岸交流合作與融合發展。在經濟上,進一步深化兩岸產業合作,為台商台企提供更多發展機遇和更好發展環境,讓台灣同胞共用大陸發展成果;在文化上,加強兩岸文化交流,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增進台灣同胞的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和國家認同;在青年交流方面,為台灣青年提供更多到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的機會和平台,讓他們親身感受大陸發展的精神和活力,增進對祖國大陸的認知和情感。 紀念“胡連會”20年,既是回顧歷史,更是展望未來。我們堅信,只要兩岸同胞共同努力,傳承弘揚“胡連會”精神,堅定維護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就一定能夠戰勝“台獨”分裂勢力和外部干涉勢力的阻撓,推動兩岸關係重回和平發展正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本文作者為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楊流昌)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黃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