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錢言:特朗普的政治邏輯與其內閣如何影響美國未來美國前副總統、 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戈爾,前幾天在一次講壇上,公開指責特朗普“用權力定義真理”是納粹政府的美國版。戈爾以如此犀利的語言譴責現任總統,美國歷史上從未有過。在所有民選國家,也從未把納粹與執政的任何政府聯繫起來過。特朗普之所以能把行政權擴大到危及美國依法治國的基根,反應了美國民主的脆弱與不完備性。 從特朗普的所作所為難受制約,美國的所謂民主也遭世人嘲笑。看來人們誤認了美國是個民主國家。 這個誤解起始於195年前,法國著名政治家、政治理論家托克維爾出版的《論美國的民主》。興盛於二戰中以“反殖民主義”推動民族國家獨立的“解放者”姿態、後與以前蘇聯為代表的一極陣營對壘中所贏得的聲譽。長期刻板拘泥於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三句誤解。這幾大因素,讓美國徒享了“民主燈塔”虛名。 托克維爾盛讚美國民主制度,他參照的是大革命後呈現亂世的法國。以亂世的人,去參照盛世的狗,得出的結論很可能就是人不如狗。這樣的參照使得美國民主制度被大大美化了。 包括後來的韋伯對美國民主制度分析及再有無數政治學者研究美國社會制度,都把新教倫理作為美國政治制度不可缺少的包裝。一旦剝離了新教倫理,美國民主就會被裸露在外,容易被強人權力所侵蝕甚至顛覆。今天的特朗普印證了這些預見。 美國早先制度設計者們,在設計美國制度時,受兩個根本理念所支配。一個是防止蘇格拉底悲劇重演的“多數人暴政”。一個是神學思維下對人性缺陷的防範。 美國憲法主要設計者麥迪遜曾經這樣表述過,人類不是天使,讓不是天使來決定別人命運是很不靠譜的。因而多數人原則,也是不可靠的。 如果析解美國憲法和相關涉及權力的成文法,強調的都不是民主,不是通過人民監督去約束權力,而是通過不同權力之間的相互約束或牽制,製成各種權力的籠子。 但這些籠子不足框定特朗普的朝令夕改的恣肆妄為。 這些籠子的設定是在250年前。隨著一個在3000萬人口下制定的美國憲法,已難以涵蓋翻了100倍近3億人口的美國了。今非昔比,聯邦政府原來的稅收和權力,相對於州,非常小。美利堅合眾國,合眾,聯合的是各州。當美國成為世界老大,外交成為聯邦政府的權力大頭,軍費開支也是聯邦政府的職責範圍。各州相對與早期聯邦政府的權力,萎縮到不足十分之一。聯邦政府的權力空前膨脹,加之特朗普內閣成員的馬屁精化,一個活脫脫的專權者在美國誕生,順理成章了。 對關稅大棒的亂揮舞,搞得美國國內雞飛狗跳,也給世界正常貿易帶來困擾。目前已有13個州的檢察官要求終止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還國內經濟秩序。 特朗普的特立獨行,與曾有雄心改變聯邦政府巨額開支的馬斯克漸行漸遠。而萬斯、盧比奧、小肯尼迪、赫格塞斯、貝特森等人,只有做應聲蟲的義務,這使得特朗普政府決策隨意化和對可能導致的結果無法預測。 糾正特朗普的唯一可能是200天后的美國中期選舉。就目前特朗普民調支持率降至歷屆總統最低一位的趨勢,在中期選舉中,共和黨在兩院中大概率要失去多數。那時特朗普變成為跛腳總統。 《經濟學人》最近一期封面登載一幅特朗普在任的倒計時圖片。似乎提示人們,忍過這1300多天,前面便是希望。 【編輯:錢林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