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知秋:推動綠色環保有賴香港社會各界攜手合作分享到:
![]() ![]() ![]() ![]() ![]() ![]() 世界各地近年提倡“綠色社區、環保生活”,為加強減廢回收,全力實踐可持續發展,香港特區政府在2021年公佈了《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2》,當中提出通過推行垃圾徵費等措施,減低都市固體廢物的人均棄置量及提升回收率。雖然香港市民普遍對環保有認知、認識,但卻未能將環保的價值觀實踐到生活當中。要提升社會的環保意識及習慣,除通過立法限制使用塑膠制產品外,更重要的是從教育根源入手,加強推廣宣傳,讓環保的概念融入市民日常生活當中。 香港中通社圖片 政府在推動綠色環保方面扮演著關鍵的角色。為實踐污染者自付原則,以及減低塑膠制產品,推動源頭減廢,當局今年先後推動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餐具及產品的措施及垃圾徵費。筆者同意有關方向,通過制定相應的法律、政策來引導和規範環保行為,惟當局在政策推行過程中必須考慮社會的實際情況,以及市民的接受能力。要培育市民的環保習慣,當局宜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加強建設社區的綠色基礎設施和回收系統,逐步引導市民減少使用塑膠產品。 要長遠推動香港在環保方面的發展,深化教育是直接、有效的方法。從學校到社區,從家庭到媒體,都能夠成為環保教育的場所和媒介,提倡環保生活方式,鼓勵市民實行節能減廢、回收分類等環保行動,形成全方位的影響,增強普羅大眾對環保議題的關注。筆者相信,只有通過市民自發性參與社區回收,實行減廢生活,才能真正推動社會整體的環保發展。 除了由政府牽頭推動環保外,業界亦能應發揮貢獻力量,例如透過研發和應用清潔能源、節能技術、廢棄物處理和再生利用等環保技術,都有助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生產商、零售商亦應積極響應源頭減廢,減低產品的塑膠包裝,開發環保友好的產品和服務,達至降低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的目標。 (本文作者知秋為香港時事評論員)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黎金良】
|
視頻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