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大棒“五時花六時變” 香港企業如何應對? 【同期】美國總統 唐納德·特朗普
145%的關稅很高,未來不會這麼高,它會大幅下降但是不會為零。 【解說】當地時間4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新聞發布會上承認美國目前對中國出口商品徵收的145%關稅“過高”,並表示未來將“大幅下降”。 【同期】香港商界立法會議員 林健鋒 美國就是將政治和經濟混為一談,不需要急,先看一看,我們知道特朗普第一任期已有很多變化,今屆則“五時花六時變”。 【解說】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隨後也暗示,中美關係有望緩和,對華高關稅的長期維持並不可行。儘管如此,香港作為中美貿易的重要橋樑,仍需面對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帶來的挑戰。 【解說】據官方數據,去年香港製造並出口到美國的貨物約值59億港元,僅佔香港總出口約0.1%,佔香港貿易總值0.06%,從整體看,影響不大。不過,香港很多中小企的廠房集中在東南亞,美國今次特別對越南、柬埔寨、老撾等國家加徵46%至49%的重稅,儘管目前該計劃宣布暫緩,但對香港企業來說依舊是把高懸在頭的利劍。 【同期】香港商界立法會議員 林健鋒 每個廠商架構不同,有些只做美國生意的會很傷,如果你是做OEM(代工生產),幫人做一個品牌的產品,那真的很難立刻轉變。(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我們香港自己的廠商大家一定要攜手合作。少了一個市場那就開拓多幾個市場,我們每天都說內地的市場很大,應該多下功夫,尋求多些方法為我們產品尋找銷路,比如中東、歐洲、東盟。 歐洲方面我最近也知道,很多歐洲的買家都來香港投資,我覺得大家要穩住,不要自亂陣腳,當然這幾個月有可能很痛苦,因為他將其他國家的關稅暫緩,有可能有些生意就會流去那邊,我呼籲銀行支持香港企業。我其實有和銀行、政府、金管局方面有緊密溝通,我收到的信息是很多銀行這次都有比較大的承擔,我聽到他們會主動同一些客戶講,我們儘量支持你,我希望可以降低利息等等,我覺得最重要就是我們互相照顧,這個難關是難渡過的,但一定可以渡過。 【解說】香港商界也積極尋求多線突圍,香港貿易發展局副總裁張淑芬認為開拓東盟、中東等多元市場並推動產品創新與專利研發,是企業破局的關鍵。 【同期】香港貿易發展局副總裁 張淑芬 就拿我們香港貿發局四月第一個禮拜舉辦的燈飾展為例,我看到做得好的公司他除了做美國市場之外其實他更多是有開發歐洲、東盟、中東,甚至是日本、韓國市場,一間公司他做燈飾的時候,他不是單單外觀那麼簡單,而是裡面有些科技含量,因為他們登記了很多專利,所以美國買家必須要買他的產品,就算是多付關稅。(所以)最重要的就是人家必須要買他的東西而找不到其他選擇。我相信香港和內地的廠商,開發產品的質量會越來越好,手藝或者是工藝技術和效率是非常高水準的,再加上對於產品開發、產品專利和品牌推廣,如果我們能夠抓些機會去做好我們的品牌管理,我相信一些產品和企業將會站得更穩。 【解說】 這場關稅博弈正改寫全球貿易規則,短期看,特朗普的“極限施壓”迫使香港企業加速轉型;長期而言,美國反覆無常的關稅政策已動搖其國際信譽。香港的突圍之路,恰是全球地緣政治、經濟實力重構的縮影。 【同期】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創始主任 李成 有時候一天裡邊就有不同的信息,上午跟晚上就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處在一個非常不明確的階段,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中國為此早就做了一定的準備。但是我們知道在國際關係上面,經貿問題始終是低政治性的,跟一些安全和戰略的問題來講,還有比這更重要的事情。目前的貿易戰是損人不利己的,但是已經開始全面打響了,也許最後過了幾個月他會全部改變,但是你的信譽在哪裡?你的可信度在哪裡?你的軟實力在哪裡?對美元是不是有衝擊?當然會有,這些造成的損害,並不是隨著政策的變化就會改變的,它會給很多人以警示,也進一步告訴人們整個地緣政治、經濟實力都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記者 孫思琳 孫晉欣 香港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