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財經 ->財經

【來論】屠海鳴:中美關稅“超預期”,未來路途仍坎坷

分享到:
2025-05-15 09:49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在國際輿論對中美經貿會談普遍不看好的情況下,本週一(12日),中美聯合聲明發佈。美方取消了對華共計91%的加徵關稅,中方相應取消了對美91%的反制關稅;美方暫停實施24%的“對等關稅”,中方也相應暫停實施24%的反制關稅。也就是說,特朗普政府自4月2日對華加徵的關稅,僅保留10%,中國的反制關稅也保留10%,其他的都取消或暫停。這個結果出人意料,拔乎其萃,給全球經濟注入信心,包括香港股市在內的全球股市迅速上漲。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中美經貿會談“超預期”的結果,給世人三個重要啓示:其一,經濟規律不可違背,美國違反常識的關稅政策行不通;其二,“跪低”換不來利益和尊重,“正義+實力+團結”才是維護國際貿易秩序的不二法寶;其三,苦練內功是化解風險的關鍵,相比於2018年美國挑起的貿易戰,中國這一次做好了各個方面的準備,摸清了美國的底牌,有力反制,穩站穩打,終於令特朗普政府回歸理性。

但必須看到,這次中美經貿會談僅僅是一個開始,中美關係的複雜性超過任何雙邊關係,中美關係的未來之路仍然風霜雨雪、天荊地棘,不會一帆風順,而是充滿坎坷。

屬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

特朗普政府發動貿易戰來勢洶洶、咄咄逼人,矛頭主要指向中國,但暫時還是“熄火”妥協,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從經濟層面看,關稅反噬超出了美國的承受能力。此輪關稅戰開打以來,美股、美元、美債大幅度下跌,美國物價飆升,美國的跨國公司成本巨增,美國農產品對華出口停滯,美國的投資者、消費者、企業家、農場主都遭受重創。特朗普揮舞“關稅大棒”砸向中國,沒有把中國“砸扁”,“大棒”反彈回來,把自己砸得鼻青臉腫。

其二,從政治層面看,特朗普政府面臨空前的信任危機。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奧巴馬、拜登都公開批評特朗普關稅政策,三位前總統同時批評現任總統,這在美國歷史上是罕見的;特朗普的執政百日支持率為39%,創下80年來美國歷任總統的最低紀錄;美國12個州起訴特朗普政府濫用關稅政策;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拒絕按照特朗普的要求降息;全美還爆發了幾十起反對特朗普的大遊行。

中國政府的立場一直非常清晰:“打,則奉陪到底;談,則大門敞開。”此次會談中方的牽頭人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他是經濟學科班出身,擁有“主政一方”和“經貿老兵”的豐富履歷,經驗老到,火候把握得很好,日內瓦一戰,使“何立峰”的名字,在中國、在全球,如雷貫耳、聞名遐邇。中國願意以平等對話化解分歧,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貿易戰給中國造成的損失不輕。4月份,中國整體出口增長了8%,但這其中包含了美國客戶為應對關稅戰而提前採購的貨物;若關稅戰不降溫,對美出口大幅下挫是定局。不僅如此,美國對墨西哥、越南等國加徵高額關稅,也令中國產品“繞道輸美”受阻。

其二,“中美經貿會談”藍本可供其他國家“抄作業”。特朗普政府給中國之外的國家“90天緩刑期”,脅迫其他國家對中國加徵關稅,以換去美國降稅。那麼,中美率先談妥,令那些觀望、躊躇、猶豫、左右為難的國家看到了希望,他們可以“中美經貿會談”為藍本,以對等原則與美國談判。

擠掉“訛詐泡沫”,較量剛剛開始

4月2日以來,特朗普政府對華加徵關稅的稅率一路飆升,是典型的公開訛詐。地球人都知道,245%、145%的關稅與84%的關稅並無本質區別,不過是“數字遊戲”而已。此次中美經貿會談的最大作用,是擠掉了“訛詐泡沫”,終結了“數字遊戲”。接下來,才進入實質性的較量。要看到,中美之間還有一些實質性問題此次會談並未涉及。

其一,4月2日之前的關稅問題。美國以打擊芬太尼走私為由,對中國從原材料和化工產品徵收10%的關稅,後將範圍擴大至所有進口自中國的商品,稅率也提升至20%。該20%的關稅如何處理,此次仍未確定。

其二,非關稅壁壘問題。在高科技領域,2018年,美國商務部將多家中國企業和科研院所列入出口管制清單,涉及航空航天、5G、半導體、芯片、人工智能等科技領域,這些問題此次並未涉及;在稀土等關鍵礦產出口管制方面,中國暫停或取消了自4月2日起針對美國的部分非關稅反制措施,但仍保留了去年12月和今年2月出台的關鍵礦物的對美出口管制措施。

其三,“小額包裹關稅豁免”問題。5月2日,美國取消了中國的“小額包裹關稅豁免”待遇,此次未提及恢復小包裹稅豁免。

特朗普“變臉”很快,有人戲稱他深諳“川劇變臉”,所以也稱他為“川普”。這一次,中美經貿會談取得了進展,但須謹防其再度“變臉”。2019年,中美達成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國增加進口美國農產品,但美國並未取消對中國的相關出口限制,特朗普1.0已有“承諾但不兌現”的“履歷”,不排除特朗普2.0繼續忽悠中國,這是最大的“不確定性”。因此,我們與美談判要積極,也要做好防風險的準備。

遏華心態不變,摩擦不會終止

這些年來,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美國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正在走向衰落。一個國家越是走向衰落,越不願意正視現實,表現得焦躁、自私、狹隘。美國作為“世界的領導者”,卻以“美國優先”理念來處理國際事務,美國還退出了許多國際組織,正折射出這種心態,這與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形成了鮮明對比。

基於這種心態,美國挑起的貿易戰僅是眾多招術中的一個,只要遏華心態不變,中美之間摩擦和衝突的基本態勢就不會變。除了貿易戰,還有科技戰、金融戰、信息戰等;除了“冷戰”,不排除還會有“熱戰”;除了“直接出戰”,不排除還會有“代理人戰”;除了“獨自作戰”,不排除還會有“組團作戰”;除了“短暫休戰”,不排除還會有“迂迴作戰”,等等。我們不能因為一時一事的變化,而忽略了中美關係的複雜性、嚴峻性、多變性。

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自5月8日起接連六天在澳門考察調研,他在澳門與工商界人士座談時指出:“當國家利益受損時,大家應挺起胸膛堅守國家利益底線,自覺將自身事業與港澳繁榮、國家發展緊密聯繫起來。當受到制裁打壓時,大家應團結起來,展現出應有的風骨和氣節。”

夏寶龍的提醒非常重要,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既要發揮“內聯外通”的優勢,助力中美關係向好的方向發展,又要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頭腦,堅定地站在國家一邊,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堅守底線和順勢而為相統一,持之以恆和隨機應變相銜接,為強國建設作出貢獻。

(本文作者爲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梁嘉軒】

視頻

更 多
【視頻】美學者:“脫鉤”正在傷害美國
湖南在香港的這场投融資對接洽談會,為何這麼多政商界人士到場?
【通講壇】會談前夕人選仍未定?俄烏明日真能談成?
宇樹人形機械人進軍香港零售界 它們真的能賣貨?
【通說環球】中美會談超預期 全球市場真能松口氣了嗎?
高手雲集!在香港看建築機械人的“武林大會”
香港特首為何要三年二訪中東?貿易戰升級下此行有何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