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力太強,中企接連中標菲律賓風力發電項目香港新聞網5月6日電 對於中國在綠色能源領域的主導地位,美媒一直惴惴不安,在注意到中企接連中標菲律賓風力發電場項目後,就更加焦慮了。5月5日,美媒《華盛頓郵報》刊文將菲律賓描述為“與中國關係最為緊張的東南亞國家”,同時報道稱,鑒於中國製造的清潔技術遠比美歐產品更具競爭力,即便是所謂的“緊張局勢”和“國家安全”問題,也沒有阻擋菲律賓向中國尋求其發展所需的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 2025年4月,中企生產的風力渦輪機組件運抵菲律賓奎鬆省阿拉巴特島碼頭。菲律賓Alternergy公司網站 據中國風電新聞網消息,2024年2月,一家中企與總部位於馬尼拉的可再生能源公司Alternergy簽署兩個風電項目風電機組采購協議書,規模共計162MW。采購協議包括風電機組的設計、工程、製造和交付,機型額定容量為6.5MW和8MW的組合,并包括一份為期10年的服務和維護協議。 在談到兩個風電項目時,Alternergy可再生能源公司總裁格里·P·馬格巴努阿坦言:“中國的報價比歐洲同行低得多,這對我們來說是個不小的觸動。” 報道指出,近年來,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牢牢佔據主導地位。自今年1月上台後,美國總統特朗普決定大幅削減旨在推動可再生能源轉型的補貼,同時又以關稅威脅東南亞,這無疑為中國提升在東南亞地位的影響力,無論是清潔科技領域,還是地緣政治領域,都帶來了可喜的推動力。 “中國無需采取任何行動就能取勝,”美國威廉與瑪麗大學研究機構AidData的政策分析主任薩曼莎·卡斯特表示,“不幸的是,是美國自己一直在強化‘美國不再是可靠的經濟和安全夥伴’的懷疑”。 2024年4月23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光伏(光熱)產業園的光熱電站。 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美國《華盛頓郵報》提到,近年來,中國在清潔科技製造業領域佔據全球領先地位:其生產和使用的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和電動汽車比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還要多,且生產成本較低。 《日經亞洲》此前曾指出,中國在太陽能供應鏈的關鍵環節,例如從多晶矽和太陽能電池,佔據組件90%的市場份額。 報道提及,中國建立了自己在清潔技術領域的全球聲譽,與包括東南亞在內的全球南方實現“綠色發展”合作。報道稱,如果發展中國家希望在不加劇氣候變化的情況下發展經濟,就需要大量的可再生能源,中國正迅速成為他們的首選。 相較之下,作為氣候變化懷疑論者的特朗普,上任後大幅削減旨在推動可再生能源轉型的補貼,支持傳統能源產業,并終止了美國國際開發署在發展中國家推廣可再生能源的工作。 同時,特朗普政府對東南亞國家大舉征稅,4月21日決定對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和越南的太陽能製造商征收高額關稅。其中,越南為395.5%,泰國為375.2%,馬來西亞為34.4%。由於“拒不配合調查”,來自柬埔寨的太陽能產品將面臨3521%的關稅。 美國國際開發署一名前高級官員稱:“如果美國不再是一個替代方案,那麼該地區的國家就別無選擇,只能與中國加強相互依存和融合。”報道稱,此前,美國國際開發署一直致力於“爭取”國際機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支持,使中國不再是全球南方唯一的可再生能源提供者。 這名前官員認為,美國停止對清潔技術的發展援助,意味著中國在該領域“完全沒有競爭對手”。 美國《華盛頓郵報》稱,美國政策的改變,讓依靠美國“撐腰”不斷“挑事”的馬科斯政府處境難堪。菲律賓海岸線漫長,經常遭受熱帶颱風、洪水和山體滑坡的襲擊,面臨著極端天氣加劇的風險。為確保能源安全,馬科斯政府試圖將可再生能源份額從現在的22%提高到2035年的35%。 值得一提的是,馬科斯政府此前多次炒作所謂“國家安全”問題,以此為由審查中企投資導致菲前總統杜特爾特執政期間與中國簽署的一些基礎設施協議陷入停滯。 同時,在特朗普上任前,菲律賓政界人士一直指望美國及其盟友與中國在清潔技術領域展開競爭。 例如,2021年,美國國際開發署曾在菲律賓啟動了一項能源安全計劃,旨在吸引7.5億美元的私營部門投資。美國官員還與菲律賓政府在政策和規劃問題上的合作,包括幫助規劃“競爭性可再生能源區”,確定風力發電場、太陽能電池板和輸電線路的放置位置。 美國戰略咨詢公司亞洲集團執行負責人、拜登政府前高級氣候官員詹妮弗·舒赫-佩奇表示,美菲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是美國軟實力和公共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她說,如今特朗普已經撤回這些援助,“這將不可避免地會讓中國佔上風”。 菲律賓參議員張僑偉(Win Gatchalian)曾支持對中國投資進行“安全審查”。但他也承認,中國供應商對於菲律賓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的安裝至關重要。 “我們別無選擇,只能從中國購買太陽能電池板,”張僑偉說,“它們是世界上最便宜的。” 據報道,今年4月份,中標中企已向Alternergy公司交付了兩台8MW的瓦渦輪機,用於Alabat風電項目建設。報道稱,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菲律賓安裝的最大的風力發電場。 “我們可以看到,他們不僅在菲律賓市場,也在其他國際市場上大力發展,”馬格巴努阿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們想大舉進軍菲律賓市場,并引領其他中國製造商到此發展。”(完) 【編輯:豐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