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目光再投向中東 三大亮點值得關注香港中通社5月11日電(記者 陳卓儀)香港特首李家超11日(香港時間)抵達卡塔爾,正式展開在卡塔爾和科威特的中東訪問行程,這是其上任後第二次中東行。與2023年疫後重新連接世界的那次出訪比較,他此次行程亮點不少,外界期待很高。 此次中東訪問亮點之一,是訪問團成員的組成開創先河。香港代表有30多名,並首次加入了20多位內地代表。李家超剛結束浙江訪問行程,此次團員也有來自浙江的企業,而沒有限在大灣區。 細看成員組成:香港代表涵蓋貿易、會計、法律、金融、中企、公用事業、酒店等具有鮮明香港特色的企業;內地的代表則覆蓋了創科、新能源、製造、房地產、綜合企業以及建築企業,正是香港缺乏而內地更具優勢的。香港在全球貿易戰下再次將目光轉向中東,賣點不僅僅是香港,而是“中國香港”,利用其國際化幫外界更好認識、投資中國。 跟隨出訪的香港工業總會主席莊子雄接受中通社專訪時分析,香港的優勢在於專業服務和金融投資,但卡塔爾和科威特兩個石油國轉型各有側重點,卡塔爾希望發展高增值產業例如綠色金融和法律服務,而科威特則在基建方面有所規劃,“香港的優勢是專業服務,但基建領域內地企業更具優勢,各有優勢對接中東不同機遇。” 亮點之二,在於中東地區在“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戰略地位。中東既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一部分,也是陸上絲綢之路的一部分,毋庸置疑是極具吸引力的貿易和投資理想地。自從1970年代以來,中東國家均以美元結算石油出口,但在去美元的全球趨勢下,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據報道已經計劃放棄以美元進行石油出口結算。 此次隨團出訪中東的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樞紐,卡塔爾亦已成立中東第一間人民幣結算銀行,認為香港與卡塔爾在人民幣國際化業務方面有很大合作機遇。香港金管局參與推出的“mBridge”的跨境結算系統,已在阿聯酋迪拜試運行,若能推廣至卡塔爾及科威特,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亮點之三,兩個國家背後的穆斯林市場龐大,據公開資料顯示,這兩個國家一半以上人口都是穆斯林,雖然卡塔爾人口僅約300萬,但超過80%都是外來人口,特別是2022年該國舉辦世界盃後繼續吸引大批外來人口流入。 莊子雄對中通社記者形容,全球有約20億穆斯林人口,香港與穆斯林國家的交往較少,文化差異較大,如果能與卡塔爾這麼國際化的國家做成生意,其輻射能力更強,那麼香港與其他穆斯林國家的交往也將更順利。 主動到穆斯林市場推介,也有利於香港的服務業開拓客源。調研機構推算,到2028年,全球穆斯林旅遊將產生2250億美元收益。在傳統客源地消費力下降時,中東富饒之地仍很“搶手”,其消費商品也大多集中在高價值的珠寶類。 機遇很多,挑戰不少。中東距離歐洲大陸更近,香港搶機遇的競爭對手除了倫敦紐約,還有同樣外向經濟的新加坡,能否發揮更獨特的優勢,還看此次中東行的具體成果。(完) 【編輯:張明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