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恒生大學辦國際會議逾300 位學研翹楚出席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5月1日電 香港恒生大學與亞太高等教育研究聯盟於4月29日至30日聯合舉辦“2025年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會議”,吸引來自超過12個國家及地區近300位學者、政策制定者及學生參與。會議旨在激發學界對高教國際化的深入反思,並向政策制定者提供具體建議,助力亞洲城市打造具全球影響力的教育樞紐。是次會議在恒生大學沙田校園及位於西九文化區M+大樓的恒生大學市區中心“創意薈”舉行。 圖源:恆生大學 會議主題為“探索高等教育國際化:比較觀點與國際經驗”,聚焦學生流動、跨境教育、國際合作夥伴關係、全球課程融合等關鍵議題,促進亞太地區與全球高等教育界的深度交流與協作。 會議開幕禮由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致歡迎辭,並邀得特區政府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和立法會議員顏汶羽致開幕辭。施俊輝表示,恒生大學為香港卓越的自資高等院校,並強調自資高教界在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國際高等教育樞紐方面的重要角色。他指出,自資院校憑藉其靈活性和應變能力,能迅速適應市場變化,培育未來人才。 會議發表及展出合共80篇最新高等教育研究論文和學術海報,涵蓋高教政策、教育創新、國際化策略與教學實踐等多元議題,為與會者提供豐富的學術交流平台,啟發跨領域對話與合作契機。 會議首場圓桌論壇以“探索亞洲國際高等教育樞紐:公立與私立大學的角色”為題,由恒生大學常務副校長(學術及研究)莫家豪主持,共同探討亞洲在全球高等教育體系的戰略角色與制度創新,亦會提出具建設性的政策以支援及促進高教國際化。 活動另一大亮點,是匯集來自全國18所知名師範大學及教育學院領袖的圓桌論壇。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廈門大學及南京師範大學等的學術領袖,聚焦探索創新的教學與研究項目,推動人文與社會科學與STEM(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領域的深度融合,促進跨學科協作,回應當代社會的多元挑戰與需求。 香港大學榮休教授程介明指出,教育必須先注重培育人性與關懷,賦予全人發展,而非單純出於經濟考慮,特別在人工智能當道、社會挑戰日益嚴峻的世代,回到教育初心尤其重要。來自牛津大學及布里斯托大學的Simon Marginson以“高等教育的地緣政治新局:西方本土主義與去全球化的衝擊”為題,分析西方地緣政治重組對國際學術交流的深遠影響,認為東亞將成為新一代合作樞紐。 會議期間,兼任APHERP聯合總監的莫家豪主持APHERP會員加盟儀式,六所世界知名大學,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杜倫大學、曼徹斯特大學、同濟大學、清華大學及廈門大學正式加入合作網絡。莫表示:“這些頂尖學府的加盟,不僅彰顯APHERP在國際高教研究的號召力,更象徵我們攜手推動教育創新與永續發展的堅定承諾。” (完) 【編輯:梁嘉軒】
相關新聞 |
視頻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