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港理大研究香港霓虹燈文化獲獎分享到:
![]() ![]() ![]() ![]() ![]() ![]() 香港中通社4月15日電(記者 徐嘉儀)香港的霓虹燈招牌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象徵,香港理工大學15日公佈,霓虹燈研究項目“霓虹黯色:香港街道視覺文化記錄” 最近獲國家教育部頒發“第九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普及讀物獎。 圖為旺角彌敦道的霓虹燈牌。香港中通社圖片 1960至1980年代,香港霓虹招牌迅速發展,成就了燈火璀璨的繁華夜景。隨著時代變遷,越來越多招牌因建築安全隱患、LED燈興起及發展被特區政府要求移除。據不完全統計,已有逾九成霓虹燈招牌在香港鬧市中消失。 項目由理大設計學院副教授郭斯恆帶領研究,蒐集的資料橫跨60年歷史,學者走訪香港各區,拍攝和記錄霓虹燈招牌的視覺美學和工藝,亦訪問了多位資深霓虹燈師傅,以及實地參觀製作工廠,詳細探討香港霓虹燈的視覺文化,將研究成果輯錄成書,以文字和圖片記錄霓虹燈招牌的獨特視覺魅力。 郭斯恆表示,獲得這項榮譽,肯定了研究對保存此一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力,亦讓大眾更深入了解城市視覺文化為整體社會帶來的啟發。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由國家教育部於1995年設立,是中國哲學和社會科學領域最具公信力的獎項之一,每三年面向全國高等院校進行一次評選,旨在表彰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有突出貢獻的研究人員。(完) 【編輯:馬華】
|
視頻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