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學者分別獲中銀香港科技創新獎分享到:
![]() ![]() ![]() ![]() ![]() ![]() 香港中通社12月16日電( 梁嘉軒)“中銀香港科技創新獎”頒獎典禮16日在香港舉行,5位學者獲獎。獲奬者每人可獲200萬港元奬金。 5位學者分別獲中銀香港科技創新獎。“中銀香港科技創新獎”官網圖片 活動由聚焦“人工智能及機器人”、“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先進製造”及“金融科技”五個領域,獲獎者分別為香港理工大學理學院副院長柴揚、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助理院長黃秀娟、港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陳世祈、香港城市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張華、以及港城大計算學院電腦科學系教授王聰。 其中,黃秀娟發現了腸道炎症和自閉症的新微生物特徵,並開發一種非侵入性的自閉症快速診斷工具。她指出,在研究過程中曾遇到不少質疑,尤其在提出腸道微生物與兒童自閉症時被不少人嘲笑,然而在持續努力下,她成功發現能診斷自閉症的獨特菌群。她認為,若要將基礎科研轉化以造福人群,就要先意識到科學研究的核心問題,而坐在她面前的病人,正是研究的核心。 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典禮上致辭時表示,這兩年多,特區政府大力推動“政、產、學、研、投”更緊密協作,希望科技創新獎激勵更多科研人員和團隊投身科研事業,特別是參與前沿技術的探索和研究,積極響應特區政府政策的同時,為人類更幸福美好的生活作出貢獻。 獎項以“創科興港 科技報國”為宗旨,以激勵科創者立足香港、連結大灣區、服務國家、貢獻世界。香港科技創新聯盟主席盧煜明致辭時表示,獎項的設立是希望搭建“以香港所長,供國家所需”的平台。 過去獲獎的人士均在獲獎後獲得具影響力的投資,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副總裁邢桂偉致辭時表示,這體現了大獎得主的研究具備優秀的產業化發展潛力,相信其研究成果能支持香港的新質生產力發展。 據了解,大獎首次將提名範圍延展至整個粵港澳大灣區。今屆大獎嘉許主要在香港或香港院校設在大灣區內科研相關機構進行科學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並取得傑出成就的科技工作者和科研團隊。(完) 【編輯:淩玉輝】
|
視頻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