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團結基金倡推動中醫參與基層醫療 建立轉介機制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10月8日電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新一份題爲《促中醫系統發展 助全人照顧實踐》的政策倡議報告。報告指出,隨著本港人口老化和慢性疾病日益普遍,政府積極推動以預防為重的醫療改革,聚焦基層醫療發展。 中醫“治未病”和整體調理的理念與基層醫療發展的發展方向相輔相成。有見中醫服務近年獲得廣泛關注和認可,使用中醫服務的人次亦錄得顯著增長,香港應藉此契機促進中醫系統性發展並更深層融入醫療體系。 基於世界衛生組織的分析框架,基金會結合持份者訪談及其他地區的經驗,針對中醫發展的六大要素:(一)管治能力,(二)服務供應、(三)人力資源、(四)醫療融資、(五)信息系統及(六)醫療科技及臨床研究,提出“十五項建議”。這些觀察及建議將有助中醫更有效發揮其特有優勢,深化中醫在醫療體系中的角色,助力香港發展全面的醫療服務。 管治能力方面,基金會建議成立中醫專家小組,以確保在制定政策時充分考慮業界意見;提升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效能,推動委員會積極參與政策制定。服務供應方面,建議優化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營運模式,包括引入24小時全自動電話預約系統、鼓勵大學定期派遣中醫教授進行臨床帶教等,以及推動中醫參與基層醫療發展。 人力資源方面,基金會建議評估中醫人手,完善服務規劃;檢視現行中醫師資格試,參考內地實踐技能考試及中醫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的模式,增設臨床評估;亦要加強系統性持續進修及培訓,以促進專業化培訓和提升臨床技能。 醫療融資則建議採用多管齊下的方法,包括尋求與保險業合作、治談提高對中醫服務的保險金額等;充分利用私營服務,發展公私營合作。信息系統就要提供誘因鼓勵中醫師加入《基層醫療指南》及使用醫健通;以患者為中心,擴大取覽資料互通範圍,包括影像及化驗結果,以提升中醫診斷準確性。 醫療科技及臨床研究方面,建議構建產學研研發合作平台,以整合各持分者的資源,進行中醫藥臨床研究,並推動研究成果的應用及商品化;推動中醫提供遙距醫療服務。(完) 【編輯:張明臻】
|
視頻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