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香港非遺獅頭紮作展覽賀國慶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9月26日電 (李曉雲)一個獅簍,百條竹篾,千個紙結,縱橫交錯間,凝聚了非遺紮作師傅的點滴心血。為共祝即將到來的國慶,以及展現紮作非遺手藝,中西區民政事務處於9月27日至10月13日,在太古廣場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獅頭紮作展覽”。 26日下午,香港新聞網記者來到活動現場,共同參觀展出的6個樣式各異的紮作獅頭。其中主題展品是“開國大典獅頭”,由夏中建師傅所設計,整個製作工藝長達四個月。
香港中通社圖片 香港中通社圖片 夏師傅以細膩傳統的國畫手法,在獅頭上展出了多個國家立國前的戰爭場景,包括:鐵道戰、渡長江、淮海戰役和萬里長征等,圖畫之間銜接自然流暢,色彩鮮艷且濃厚。獅頭背面的“開國大典”的畫面更是完美還原了當年的盛景。 為了保證製作畫面不出現差錯,夏中建師傅表示:“都是看過資料後才開始做的。” 除了這些精美的畫面之外,獅頭還加上了別具意義的立體配飾,例如獅角上的一架戰機,以及獅額上的一對華表等,無一不呈現出動人的歷史風采。 展出的其他五個獅頭分別為“劉備獅頭”“關公獅”“張飛獅頭”“鶴裝虎斑獅頭”“三教獅頭”。 “《三國演義》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而劉備、關羽、張飛三位進行‘桃園三結義’,也希望能通過這些人物,喚起大家對於傳統文化的熱愛。”夏師傅介紹說,“張飛獅頭用的是黑白色,是仿照五十年代的風格設計,因為當時顏料有限,不容易獲得彩色,所以通常都是這樣的配色。” 紮作手藝於上世紀的50至70年代,發展尤為蓬勃繁盛,但由於其製作週期較長,這門寶貴的非遺技藝在如今幾乎面臨失傳。通過這次展覽,也可窺見香港過去不同年代的獅頭紮作手藝,一同走進非遺的天地。(完) 【編輯:陳卓儀】
|
視頻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