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梁振英:香港和內地交往首要是“通”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12月27 日電 中國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建議包括在更多口岸實施24小時通關及“一地兩檢”模式。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27日在社交平台發文表示,24小時通關方便的是從香港去內地的所有人;儘管短期會流失消費力,但不擁抱競爭,就不會面對升級轉型的必要。 現時只有皇崗口岸(即落馬洲管制站)及港珠澳大橋通宵開放。梁振英表示,他想起當年作為行會召集人協助時任特首董建華推動落馬洲管制站24小時通關的小經歷。當時他與負責此事的高級公務員商議,對方問及有什麼香港人會在下半夜從內地返香港?他回,答案很多,但不答了。只反問一句,有什麼人會在下半夜從香港島去九龍、從九龍去香港島?為什麼兩地不在下半夜把海底隧道封起來?再者,24小時通關要方便的不僅是回香港的香港人,還要方便從香港去內地的所有人。 梁振英說,香港人食粥食飯,和內地的關係是決定性因素,香港和內地的交往,首要是“通”。香港和內地的交往不通,不僅經濟發展受阻,民心隔閡還會造成政治問題。 對於有人質疑更多口岸24小時開放,會流失更多的消費力。梁振英認為短期會,但不擁抱競爭,就不會面對升級轉型的必要,更不會將香港的業務版圖伸展過深圳河。內地45年的改革開放極之成功,經驗是(一)直面開放帶來的外部競爭,(二)藉著外部競爭倒逼改革,包括業態改革,更包括政府政策措施的改革。到今天,這還是內地的基本態度。 梁振英續說,深圳近在咫尺,從中環核心區的香港會門口上車,35分鐘就到口岸,沿途沒有一盞紅綠燈,但香港仍然有太多的政界人物和意見領袖去深圳去得太少,心中滿是紅燈黃燈,“內交”問題的硬核仍然是心態問題。(完) 【編輯:張明臻】
|
視頻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閱讀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