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三成AI企業盈利 生產局倡構建“國際大數據樞紐”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11月10日電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今日(10日)公布《香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研究》,研究顯示僅約三成(31%)企業能達致盈利。生產局表示行業最大挑戰為算力及數據不足、難以招聘技術人才,建議建立亞洲領先超算中心,並構建“國際大數據樞紐”。 (圖源:香港商報)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與港大經管學院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合作,問卷訪問216間Al相關企業,受訪企業中四分一為大型企業,其餘為中小企。55%企業預計將開拓國際及本地市場,更有14%和11%企業分別選擇於香港和內地拓展業務。在企業累計投資金額上,49%企業投資少於100萬元;約兩成(21%)企業投資100至500萬元;6%企業投資500至1000萬元;5%企業投資1000至1億元;僅4%企業投資超過1億元。 至於資金方面,43%企業表示資金來源包括政府資助基金,19%則包括創業投資或天使基金。而企業主要收入方面,約六成(63%)收入來自本港;19%來自內地;15%來自海外。大型企業中逾半數(51%)表示有盈利,整體企業則僅約三成(31%)能達致盈利。 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包括算力及數據不足、難以招聘技術人才。超過四成(44%)企業正面對“算力不足”的挑戰,因此約七成(71%)企業使用雲計算服務。逾四成(44%)企業則表示難以收集數據,16%表示需要長時間才能收集數據,8%表示沒有相關數據。另有,近半數(49%)受訪企業表示遇到技術人才招聘困難,41%認為因本港缺乏相關技術人才。 生產力促進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建議,完善基礎設施,建立亞洲領先超算中心,構建“國際大數據樞紐”,亦建議政府帶頭推廣大規模AI應用,以AI賦能香港行業升級轉型及發展“AI企業國際融資中心”。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鄧希煒則建議,普及AI教育壯大人才,政府亦可制定政策鼓勵AI企業,把非本地AI技術員工遷移到香港,吸引全球AI人才。 【編輯:張琦】
|
視頻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