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9月6日報章社評摘要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9月6日電 香港多份報章6日對綠債、藥物認證、河套區發展等議題發表評論。 《文匯報》發表社評:豐富綠債產品促可持續金融發展 特區政府5日公佈,在政府綠色債券計劃下,將發行新一批零售綠債。 零售綠債為市民提供保值增值的理財產品,助力壯大本港債市。國家支持香港發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香港要提供更多元的綠債產品,發揮引導國際資金支持國家經濟向綠色轉型的重要作用,提升本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本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發展穩健推進,但對比世界先進地區,在綠債產品多元化、綠債市場規模、綠債資金使用等方面仍有差距。特區政府可借發行零售綠債機會,加大向市民宣傳綠色金融的力度,優化本港發行綠色債券發行的政策,加強與內地合作,為綠債資金尋找回報率更高的綠色項目,抓準鼓勵環保綠色的國際發展大趨勢,服務好國家所需,香港的金融業必定能取得質和量的進一步提升。 《明報》發表社評:新藥註冊拆牆鬆綁 建設港版藥管機構 新藥在本港註冊使用,現須符合“雙重認證”要求,即必須先在內地、美國、歐洲等地,取得兩個或以上藥物監管機構認證。 特區政府正研究修改相關制度,新藥只取得一個監管機構認證,也可有條件註冊使用。本港生物醫藥研究水平高,有能力自行把關新藥註冊,即使“雙重認證”改為“單一認證”,只要有本地專家參與審批,便不成問題;當局還可以此為基礎,長遠設立藥物監管機構,自行審批藥品註冊。香港創科發展,生物醫藥是強項,最大問題是本地市場太小,必須結合大灣區才能發揮威力,特區當局有必要快馬加鞭,為兩地醫藥及科研合作拆牆鬆綁。 《香港商报》发表社评:創新思維 共譜河套新篇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上周印發,藍圖宏偉,令人憧憬,引發社會強烈反響。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當充分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以香港所長助力河套建設,由科技創新到制度創新,港方經驗皆可作出重要貢獻。創新協作方面,兩地合作機制創新已有進展,包括支持香港科技力量融入國家創新體系、推動出台深港科技合作便利化政策、開展內地與香港科技人文交流等,已實現13萬餘台(套)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向香港開放共享,已有千餘位香港科技專家納入國家科技專家庫。規劃藍圖已繪就,只要勇於創新,堅持解放思想,港深良好協同,共同努力,把規劃落實到位,定可共譜河套新篇章,發展成為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重要極點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完) 【編輯:張明臻】
|
視頻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