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女藝術家廖東梅:突破桎梏 用畫作展現香港精神分享到:
![]() ![]() ![]() ![]() ![]() ![]() 香港中通社3月8日電(記者 李明珠)面對壯闊的山河,身患殘疾依然堅持創作的香港展能藝術家廖東梅,用濃烈的色彩、粗獷流暢的線條,向世人展現別樣山川。站在她的畫作面前,總能感受到飽滿的生命力噴薄而出;這種頑強不息的生命力,也代表著她眼中的香港精神。 自出生起,廖東梅便患上了腦痙攣,雙手因痙攣而無法伸直。但身體沒有桎梏住她堅毅的精神,言語不便,畫作承載著她的所思所想。 時值國際婦女節,華潤旗下中藝舉辦創立以來首個女性群展“灼灼芳華——中藝國際婦女節藝術展”,聚焦廖東梅在內的12位女性藝術家,展出水墨、油畫、陶藝、雕塑等各類藝術作品,讓觀者感受女性藝術家的鏗鏘力量。 香港中通社圖片 廖東梅為這次展覽帶來她創作的《香港精神》系列作品。一幅幅蘊含女性能量的作品是她如何追尋生命的詮釋,也是她探索社會精神內核的嘗試。 由於說話不便,採訪當日,廖東梅坐在這幅畫前,她的爸爸陪伴在側,向記者解釋廖東梅的言語。 作為香港精神大使,廖東梅時常將她觀察到的香港風景變成一幅幅畫作,藉此展現香港精神。在廖東梅看來,她有義務去創作,去宣傳香港的奮鬥精神。 當藝術家處於逆境,創作是與外界溝通的窗口,也使她們燃起生活的希望。每次創作之前,廖東梅都有獨特的構想,從不打稿,而是思考怎麼用她的筆觸和色彩,在繪畫中表達理想。“她先有自己的構思,再根據觀察到的香港人努力奮鬥的精神,進行創作。” 由於疾病的折磨,生活上她並不容易,要做一件事情,往往需要經過很大的決心和努力才能做成。她經常說一個人一定要有理想、有目標,當然也要自己努力去奮鬥、堅持,這才能够成功。 香港中通社圖片 平日里,她比較願意觀察生活,喜歡讓父親帶她出去觀察人和事物;回來之後,會仔細想自己要表達什麼主題,根據不同的繪畫元素構成畫面,慢慢地畫。對她而言,完成一張畫通常要一個多月;就這樣,她堅持創作30年。其父親說,“她是一個很樂觀的人,用繪畫中的色彩表達內心,對生活和人的看法也都比較樂觀。” 最近,她出了一本個人自傳,記錄她的成長、生活和創作的心路歷程。平常生活中碰到什麼事,也可能是一種使她改變創作風格的動力,她始終在繼續探索,並突破自己。 逆境下的藝術人生,充滿不為人知的荊棘,但她用經歷說明一個道理:女性藝術家是不容忽視的生命力。(完) 【編輯:李明珠】
|
視頻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