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2月8日報章社評:聯合精準防疫 爭取早日“通關”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12月8日電 國家衞健委在上月公布“防疫二十條”基礎上,再推出“新十條”優化措施。內地防疫措施由三年前的嚴控到取消核酸檢測,再到大幅鬆綁,明顯出現政策轉向,原先外界估計明年兩會後才有望恢復“通關”,現在有望提前落實。香港多份報章12月8日對此發表評論。 《星島日報》發表時評:內地防疫急轉彎 香港可借勢爭取通關 港府之前落實入境“0+3”安排後,因本地疫情反彈而沒有進一步推動“0+0”,暫採觀望態度,但隨着內地防疫大幅鬆綁,港府應盡快檢視防疫政策是否有空間調整,例如入境核酸檢測可用快測替代。即使“通關”並非港府可決定,短期內也未必能成事,但隨着內地准許跨境人員流動,港府也應主動向內地爭取將每天進入內地的健康驛站名額增加,甚至爭取“0+5”檢疫安排,既方便商界北上視察業務或洽談生意,也讓市民在新春臨近前有更多名額回鄉探親。香港作為內地與外界聯通的橋梁,更應在防疫上扮演先行先試角色,若執行順暢,可增強內地“通關”信心,加快復常步伐。 《香港商報》發表時評:聯合精準防疫 爭取早日“通關” 內地防疫政策持續優化,給香港和內地恢復正常“通關”帶來希望。香港須把握契機,積極加強與內地聯合精準防疫,推進防疫指標和機制的對接,爭取兩地早日“通關”。疫情之下兩地“封關”已3年,嚴重影響了香港經濟以及居民往來。兩地民眾固然對“通關”是“望穿秋水”,對經濟表現疲弱、復蘇緩慢的香港來說,僅是對外“通關”、恢復國際往來並不足夠。真正的“香港回來了”,始終要靠與內地“通關”,加速人流、物流、資金流的流動,才能有效地帶動零售和相關行業的復蘇,刺激企業投資信心回升和市民消費信心回歸,這是加快經濟反彈的關鍵所在。 《文匯報》發表時評:內地優化防疫措施增強“穩經濟”信心 內地優化防疫措施,經濟增長將重新加速,對香港是重大利好,有利兩地人員、經貿恢復密切往來,為香港重振經濟、社會復常注入強大動力。香港經濟、社會發展與內地密不可分,內地優化防疫措施,穩步推進經濟復甦,香港熱切期待。內地優化防疫措施、重振經濟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香港作為聯繫國內國際市場的橋樑作用更突出,受惠更大,香港經濟的前景必然更亮麗。(完) 【編輯:張明臻】
相關新聞 |
視頻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閱讀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