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報章4月30日社評摘要香港新聞網4月30日電 香港報章4月30日就相關時事熱點發表社評。 《大公報》發表社評:“分拆把戲”行不通 必須懸崖勒馬 長和集團出售海外港口一事嚴重損害國家安全和利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日就此事第二度重磅出聲,當頭棒喝,發出了三個強烈信息:一是若長和繼續交易,國家不會輕易放過;二是所謂“分拆交易”伎倆不可能行得通;三是除了反壟斷調查,中央的工具箱中還有大量工具。長和應好好掂量有關信息的分量,如果繼續執迷不悟,不會有好下場。國家利益高於一切,“一國兩制”的根本宗旨就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任何人將企業利益或小集團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都是短視的行為,是絕對行不通的,是要付出沉重代價的。聰明反被聰明誤,奉勸長和不要再玩小花招,懸崖勒馬才是唯一的出路。 《文匯報》發表社評:抓機遇建科技創新高地 港應為國家貢獻所長 香港在發展人工智能上具備四大獨特優勢:一是具備研究實力,匯聚頂級大學、科研機構和人才;二是在國家堅實支持下,內地數據安全有序來港,能夠吸引人工智能前沿企業落戶;三是香港所提供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能支援“跨地域”場景,既有粵港澳大灣區以至整個內地的場景,也有國際應用場景;四是有完整的資金鏈支持,從支持初創的種子基金,到風投、創投資金,再到股票市場,加上特區政府成立投資管理公司發揮資本引導作用。這些優勢為香港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美科技博弈的持續升溫,科技創新已成為國家戰略的核心議題。香港必須珍惜國家賦予的歷史使命,發揮“一國兩制”下的特殊優勢,主動融入國家科技創新戰略,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高科技產業。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增強經濟韌性,為國家作出更大貢獻,同時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更大影響力。 《香港商報》發表社評:創新求變 餐飲煥生機 明(5月1日)起迎來五一黃金周,但本港餐飲業卻連傳壞消息。有44年歷史的連鎖茶餐廳燉奶佬,昨(29日)宣布最後一家分店即將結業;有55年歷史的另一餐飲集團金記餐飲,前日亦遭債權人入稟呈請清盤。即使當中或涉個別問題,但大家難免會質疑,究竟餐飲行業出了什麼問題?對症下藥,就須供求兩端同時發力,好使餐飲業渡過難關。一方面,餐飲業有本地剛性需求,北上消費總不能每天每餐如是;後者之所以吸引,並非單純基於價格因素,還在於服務較好、選擇較多,產品推陳出新,例如花樣百出的茶飲店。香港餐廳同樣需要創新求變,傳統當然是個賣點,但不代表一切不變,好像雞蛋仔也可變出新口味,點心在酒樓外亦可變出新銷售模式,至於用餐體驗、送餐流程等等同可變出新鮮感。引入新技術尚可省成本,由點餐到埋單皆可電子化,這在勞動力萎縮下尤顯重要,當局已積極推動業界數碼轉型;此外,政府還須不斷創造更理想的營商環境,包括想方設法降低經營成本,如確保人手和店舖供應充裕,以及在政策上盡量拆牆鬆綁,如簡化相關牌照制度,放寬無人機送餐服務等。(完) 【編輯:徐嘉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