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時政

“從‘高墻’出來的青少年人要知道,真的悔改,有賞,死不悔改,就要繼續接受社會的懲罰!”

分享到:
2022-01-18 00:00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1月18日電 《明報》17日發表文章促各界幫助因“修例風波”入獄的學生,香港前特首梁振英在Facebook連發兩文回應,社會“扶一扶”更生人士,包括受刑學生,前提是這些人在接受“懲”、“教”之後,有悔改,願意更生。青少年人要知道,從“高牆”裏面出來之後,面對的仍然是有賞有罰的機制:真的悔改,有賞;不悔改或者假悔改,就要繼續接受社會的懲罰。

梁振英指出,《明報》17日的報道用比較大的篇幅採訪了一名因“修例風波”犯罪入獄,現已出獄的19歲中五學生。這位學生竟然並無悔意,聲稱“不要忘記為何有‘手足’出現,你當時去遊行示威,你沒被捕,可能因為他們代替了你坐監”。梁振英表示,“我不同意的是,有人以為服刑完畢就是‘付了代價’,債還了,其他免問,萬事一筆勾銷,就這種人來說,其實‘懲’和‘’都未有效果。”

梁振英FB截圖

梁振英指出,不是所有被判囚的人都會悔改。“戴耀廷就沒有收回他的‘違法達義’論,黃之鋒和梁天琦也沒有收回他們的主張。”他表示,我們看到的多是青少年被告在定罪後判刑前,向法庭悔改。我們很少看見這些人在定罪前就表示悔改,更少看見釋囚就自己對社會造成的破壞公開向社會表示悔改。“學校是否必須接收釋囚學生?我認為沒有這個道理。社會是否必須接納青少年釋囚?也沒有這個道理。關鍵是這個人有沒有真的悔改。”

梁振英FB截圖

“用嘴巴做好人的人,不如以身作則,辦學的公開宣布願意收取所有釋囚做學生,做生意搞NGO的宣布願意無差別地請他們做職員,做家長的指明請釋囚中的大學生做自己子女的補習老師。事實是:他們只會叫別人做,不會自己做。”梁振英說,三年前的風波越演越烈,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有這種虛偽。

梁振英直言,青少年人要知道,從高牆裏面出來之後,面對的仍然是有賞有罰的社會機制:真的悔改,有賞;不悔改或者假悔改,就要繼續接受社會的懲罰。“不信,去英國犯法,坐監試試。”


【編輯:李冉】

視頻

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