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訊

綜述:“特朗普因素”如何重塑全球選舉格局

分享到:
2025-05-06 16:51 |

【字號:

  香港中通社5月6日電 題:“特朗普因素”如何重塑全球選舉格局

  香港中通社記者 關秀英

  美國總統特朗普自重返白宮後,其發動的全球貿易戰政策及對盟友的強硬態度引發了全球選民的反彈,促使其盟友國家選民傾向支持立場穩健的現任政府或中左派政黨,影響特別體現在近期舉行的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及格陵蘭等國的選舉中。

  澳大利亞聯邦選舉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領導的工黨在5月3日的聯邦選舉中獲勝,取得150席下議院中的86席,成功連任,成為21年來首位連任的澳大利亞總理。選舉結果顯示,工黨以56%的得票率大幅領先達頓領導的自由黨-國家黨聯盟(44%)。達頓不僅未能帶領聯盟獲勝,還失去了自己保持24年的迪克森選區席位。

  分析指出,特朗普的全球關稅政策,尤其是對澳大利亞這一長期盟友徵收對等關稅,引發澳選民對美國的不信任和對自由黨的不滿。達頓因採納類似特朗普的“讓澳大利亞再次偉大”口號及政策(如裁減公務員、設立政府效率部門)而被貼上“特朗普主義”標籤,疏遠了年輕選民及女性選民。相比之下,阿爾巴尼斯以穩健的姿態回應特朗普的關稅,強調“這不是朋友的行為”,成功激發選民的民族主義情緒,鞏固了工黨的支持基礎。有評論稱,特朗普引發的“團結旗幟效應”使選民在不確定時期選擇了熟悉的現任政府。

  加拿大

  加拿大大選同樣受到特朗普因素的深刻影響。4月28日,卡尼領導的自由黨在聯邦選舉中逆轉此前落後保守黨20多個百分點的劣勢,獲得165個議席,成為國會第一大黨。相反此前民調一直領先的保守黨僅獲得144席,原本被喻為“躺著贏”的保守黨領袖普瓦列夫爾更在自己的選區落敗。

  分析指出,特朗普對加拿大發起的貿易戰及其“將加拿大變為美國第51州”的威脅言論成為選舉焦點。卡尼利用特朗普的挑釁激發選民的愛國情緒,強調加拿大的主權獨立,並承諾與歐洲、亞洲等“志同道合”的國家深化合作。

  相反,普瓦列夫爾因採納類似特朗普的“常識政治”及削減外援等主張,未能有效應對選民對特朗普式政策的反感,最終導致保守黨失利。分析認為,特朗普的威脅言論使選舉成為加拿大人對其政策的另類“公投”,中左派自由黨因此受益。

  格陵蘭

  格陵蘭3月11日的選舉雖規模較小,但同樣受到特朗普影響。特朗普曾多次表示有意“購買”格陵蘭,激怒當地選民。新當選的格陵蘭總理延斯-弗雷德里克·尼爾森在4月強調,格陵蘭“永遠不會成為可被買賣的財產”。議會甚至通過法案,禁止政黨接受“外國或匿名捐款”,以防特朗普的影響滲透。

  德國

  德國聯邦選舉早於2月23日結束,默茨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基督教社會聯盟(聯盟黨)以28.6%的得票率贏得最多議席,隨後極速與中左翼的社會民主黨(SPD)於4月9日在柏林簽署聯合執政協議,組成新政府。默茨將於當地時間5月6日在聯邦議院全體會議中當選新任德國總理。分析認為,從2月23日選舉結束,到4月9日兩黨迅速達成聯合執政協議,僅用45天,速度遠快於德國以往慣例,反映了在特朗普引發的全球經濟動盪下,選民與政府對穩定的迫切需求。

  特朗普政府於年初對歐盟實施全面關稅,引發德國經濟衰退的恐慌,作為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的出口依賴型經濟受到直接衝擊。德國電視二台5月2日民調顯示,民眾對經濟前景悲觀,並將困境歸咎於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許多受訪者敦促新政府採取更強硬立場以捍衛國家利益。而聯合執政協議強調經濟改革,計劃逐步降低企業所得稅,並放寬債務限制以支持國防與基礎設施支出,這些措施都被認為是對特朗普關稅政策帶來經濟不確定性的直接回應。(完)

視頻

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