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民主AI”做大旗,OpenAI:想要就與美國合作……香港新聞網5月8日電(編輯 淩玉輝)美國人工智能巨頭OpenAI於7日拋出一項雄心勃勃的全球計劃,宣稱將在各國投資建設人工智能基礎設施,作為其主導的美國“星際之門”項目的海外延伸。其創始人山姆·奧特曼將該計劃粉飾為“支持世界各國在民主AI軌道上發展的新舉措”,并赤裸裸地宣稱“與美國政府合作是推進民主AI的最佳路徑”。 央視資料圖 OpenAI在新聞稿中稱,他們收到了許多國家希望協助建設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請求,這些國家渴望擁有類似美國“星際之門”的項目。該公司宣稱,其目標是傳播“民主AI”,即“保護并融入長期民主原則的人工智能”,涵蓋人們自由選擇與人工智能的合作方式,防止政府利用人工智能進行控制以及確保自由競爭的市場環境等內容。OpenAI強調,這一舉措將“促進人工智能優勢的廣泛傳播,阻止權力集中,并有助於推進我們的使命。” 長期以來,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佔據領先地位,但卻屢屢被質疑將技術競爭與意識形態捆綁,試圖藉助政治手段來應對技術風險。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肖茜認為,美國以“民主與專制之爭”來定義技術競爭格局,將全球技術版圖粗暴地劃分為“敵我陣營”,企圖通過在競爭中擊敗對手,來獲取所謂“小團體”的相對安全。 還有觀點認為,西方提出的“民主AI”本質上是技術輸出與價值觀滲透的結合體。以OpenAI的“星際之門”計劃為例,該計劃被質疑以基建援助為幌子,推廣符合西方標準的“民主AI”倫理框架,進而形成“數字殖民”。 據OpenAI介紹,該項計劃的內容包括:與各國或地區合作建設數據中心;為當地民眾提供定製化的ChatGPT;承諾加強人工智能模型的安全控制措施;共同籌集并部署國家級初創基金等。第一階段的目標是與10個國家或地區開展項目,并計劃未來進一步拓展。不過,截至目前,OpenAI尚未公佈是否有國家簽署了“星際之門”的全球部署協議。 美國《財富》雜誌報道稱,這一舉措與特朗普政府不惜一切代價贏得人工智能競賽的決心高度契合。其目的,一方面是為了保護美國經濟,另一方面則是在與中國的地緣政治人工智能博弈中佔據上風。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近期就直言不諱地表示:“美國必須贏得人工智能和量子技術領域的競爭,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然而,“星際之門”的海外計劃并非一帆風順。一方面,由於出口管制日益嚴格,一些國家,包括印度和以色列等美國的盟友,目前都無法獲取OpenAI的先進模型。不過,彭博社報道稱,特朗普政府計劃撤銷部分限制,而英偉達等科技巨頭尤其反對這些限制措施。 另一方面,如果“星際之門”成為OpenAI全球擴張的基礎設施層,那麼參與該計劃的各方可能需要嚴格遵守美國的某些政策,才能獲得訪問權限。這引發了更深層次的擔憂,比如數據隱私可能受到侵犯、國家層面可能面臨監控風險,以及地緣政治因素可能帶來的複雜影響等。 美媒Axios報道稱,OpenAI正在積極發起“全球民主AI運動”,認為全球擴張是確保其大規模投資獲得回報的關鍵舉措,同時也有助於美國對抗中國的影響力,確保美國在全球人工智能霸權爭奪戰中勝出。 報道提到,山姆·奧特曼於2024年7月25日在《華盛頓郵報》刊登的署名文章《誰將掌控人工智能的未來》中,首次提出“民主AI”(democratic AI)的概念,并毫不掩飾地表示,要確保人工智能的未來能够造福盡可能多的人,就需要由美國主導,聯合志同道合的國家組成全球聯盟,并制定創新戰略。他還污名化中俄兩國,宣稱“最重要的是民主人工智能要領先於專制人工智能”。 然而,美國和全球對於所謂的“民主AI”還存在巨大分歧。甚至有反對觀點認為“人工智能本質上是反民主的”,英國劍橋大學教授吉娜·內夫就明確指出,“從某些方面來看,人工智能本質上是反民主的。就目前而言,人工智能創新正在加速集權和控制”。 (完) 【編輯:淩玉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