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美國研究人員室溫超導論文再遭《自然》撤稿

分享到:
2023-11-09 11:31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11月9日電 英國《自然》雜誌日前刊發撤稿聲明稱,美國羅切斯特大學蘭加·迪亞斯研究團隊今年3月發表的關於一種含鑥、氫、氮的材料可在室溫環境表現出超導性能的論文已被撤回。這是該團隊的室溫超導研究論文第二次被《自然》撤稿。

迪亞斯團隊在英國《自然》雜志網站發表室溫超導研究論文。《自然》官網截圖

據新華社引述《自然》雜誌網站報道,羅切斯特大學向《自然》雜誌確認,該校已經由外部專家對迪亞斯工作的完整性展開調查。

迪亞斯研究團隊在今年3月美國物理學會會議上宣布,已實現全球科學界追求多年的“室溫超導”。3月8日,迪亞斯團隊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稱研發出一種含鑥、氫、氮的材料,在約20.6攝氏度的室溫和10千巴(相當於標準大氣壓的1萬倍)的壓力下表現出超導性能。

《自然》雜誌刊發的撤稿說明指出,應論文作者中8名合著者要求,這篇論文已被撤回。這些研究人員認為,這篇已發表的論文沒有準確反映所研究材料的來源、所使用的實驗測定方法和所應用的數據處理依據。上述作者得出的結論是,這些問題破壞了已發表論文的完整性。不過,包括迪亞斯在內的其他3名作者“尚未表明是否同意這一撤回”。

此外,《自然》雜誌還對論文中電阻數據的可靠性問題單獨提出了關切。《自然》雜誌調查後得出結論認為,“(電阻數據可靠性)這方面的擔憂是可信的、必要的,且并未得到解決”。

2020年10月,迪亞斯等人曾在《自然》雜誌報告,一種含碳、硫、氫的化合物在15攝氏度下表現出超導性能,成為電阻為零的超導體,但2022年9月,《自然》雜誌編輯部因這一論文實驗數據遭質疑等原因撤掉了這篇論文。今年8月,美國《物理評論快報》也因“明顯的數據造假”撤回了迪亞斯等人於2021年發表在該刊物上的論文。

【編輯:梅婉潼】

視頻

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