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日媒指驅逐艦不足 影響監視能力

分享到:
2023-11-07 18:59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11月7日電 據日本《讀賣新聞》11月6日報道稱,該報在分析相關數據後發現,日本海上自衛隊被迫出動監視能力較差的“小型艦艇”(如掃雷艇、導彈艇等)和“輔助艦艇”(如補給艦、多用途支援艦等),對日本周邊外國軍事艦艇進行警戒監視的情況迅速增加。報道認為,這是因為日本沒有足夠的驅逐艦應對中國和俄羅斯船只“日益活躍”的航行活動,而日本防衛省正在抓緊提高其監視能力。

資料圖。環球時報圖片

據報道,警戒監視由日本防衛省2006年成立的統合幕僚監部指導進行,主要公佈在津輕海峽、對馬海峽,以及衝繩本島與宮古島之間關鍵海域航行的他國軍艦動向。首次公佈是在2007年,當年為2件,2022年為131件,而今年截至11月5日為112件。在所有已公佈的數據中,在2011年之前,至少派出一艘小型艦艇或輔助艦艇的情況為零,但從2012年起有1件(占當年總數4%),2020年有16件(64%),2022年有82件(63%),今年則達到81件(72%)。

《讀賣新聞》介紹稱,監視任務的目的是當領海內出現其他國家軍艦時,防備意外情況發生,並通過無線電提請注意任何可疑動向。此外,監視任務還負責收集電子信息,如目標船只發射的通信或雷達波,以及查看目標船只是否攜帶武器和船員動向並進行拍照。

報道稱,在進行監視的海上自衛隊艦艇中,驅逐艦配備導彈且擁有50公里時速,排水量超過2000噸。但掃雷艇較小,時速約25公里,排水量約600噸,還可能無法在惡劣天氣下航行;補給艦和多用途支援艦被認為收集電子情報能力較弱,而且基本沒有配備武器。

報道提到,中國方面航行活動增加的背後是中國軍艦數量的增加。而自俄烏危機爆發以來,俄羅斯軍艦的活動增加了1倍,從2021年的23件增至今年的44件。為此,日本防衛省將建造24艘新型“FFM”護衛艦,艦員數量將減少到傳統護衛艦人數的一半。日本防衛省還將推動引入專門從事警戒監視的“巡邏船”和無人機。(完)

【編輯:馬華】

視頻

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