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媒體借美國頂級智庫之口奉勸美國“少自戀,多合作”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12月16日電 歐洲《現代外交》網站14日借美國頂級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旗下的《外交事務》雜誌之口,奉勸美國“少自戀,多合作”。文章指出,美國的決策并沒有考慮到合作夥伴的利益,這是一種“戰略自戀”。 歐洲《現代外交》網站報道截圖 《外交事務》是由美國深具影響力的頂級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Affairs)出版的雙月刊。 在歐洲《現代外交》網站引述的這篇題為《<外交事務>給美國的建議:少自戀,多合作》的文章中指出,自美國總統拜登上任以來,其政府對國際秩序采取了一種“二元”觀點,即“民主國家與非民主國家的競爭”。 采取該觀點的部分原因是,美國傾向於將其合作夥伴如何“選邊站隊”視為對自己忠誠度的“試金石”。但是,許多美國合作夥伴并不認同這一點。 美國總統拜登資料圖 圖自新華社 如今,美國的國際優先事項正在經歷一段變動期,合作夥伴對美國能否繼續與自己保持互惠關係持懷疑態度。因此,它們正試圖避免“選邊站隊”。 大多數國家都認為,大國之間只存在競爭關係,而不是某一個大國會形成“威脅”,或對其它國家的利益構成“最大的挑戰”。 例如,沙特將中國視為最大的經濟夥伴,而將美國視為頭號安全夥伴。“選邊站隊”或者大幅度犧牲與任意一國的關係,都是代價高昂的。因此沙特與許多其他國家一樣,尋求維持多邊關係。 美國的決策過程沒有考慮到合作夥伴的利益,他們假設“合作夥伴的看法與美國一致”,甚至認為“合作夥伴會自動與美國利益團結在一起”。 然而,這是一種令人遺憾的謬論。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等人稱之為“戰略自戀”。 這種“自我陶醉”會導致兩種嚴重後果。首先,美國低估了其合作夥伴對特定政策的執行力。例如,美國未能意識到沙特政府向來不接受美國干涉其石油生產的決策,這導致了拜登政府對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原油減產的決定“感到意外”。 第二種後果是高估了美國對特定政策的執行力。當合作夥伴拒絕美國的要求時,美國卻沒有準備好向他們施加“拒絕的後果”。 儘管拜登政府希望將世界完全劃分為“民主國家”和“非民主國家”,但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大國競爭的新時代不會以“完全分裂”或“完全沒有分裂”為特征。中小國家正在避免與單一大國結盟或不結盟,他們傾向於選擇“多邊政策”。 【編輯:王叙】
|
視頻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閱讀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