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又一位科學家回國 曾供職美頂尖能源實驗室

分享到:
2025-04-19 09:06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4月19日電 四川大學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網頁顯示,曾在美國能源部頂尖實驗室供職的資深科學家伊守亮已離開美國回國,今年3月開始擔任四川大學海納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領導一個綠色碳分離技術創新團隊。

香港《南華早報》4月18日注意到,中美緊張局勢升級之際,伊守亮成為最新一位從美國回國的科學家。他曾在美國國家能源技術實驗室(NETL)擔任首席科學家和項目負責人。目前尚不清楚他離職的具體情況。

觀察者網報道,根據四川大學網站描述,伊守亮有著多個頭銜:四川大學海納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天府永興實驗室高端引進人才,四川大學綠色低碳分離技術與CCUS創新團隊負責人,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項目入選者,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

自2018年5月至2023年6月,伊守亮擔任NETL資深科學家、項目負責人。此後,他出任美國可持續膜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一直到今年3月加盟四川大學。NETL是美國能源部下屬的一個多功能實驗室,擁有百年曆史,負責能源領域和與能源有關的環保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項目。

伊守亮 四川大學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網站

眼下,伊守亮領導著四川大學綠色低碳分離技術與CCUS創新團隊,聚焦先進分離技術與工程、高性能膜材料及多孔功能材料、碳捕集轉化、儲能與氣體分離、離子選擇性分離等前沿領域。

作為項目負責人,伊守亮主持承擔相關國家級科研項目,長期致力於先進碳捕集利用、綠色分離技術與工程等化工、能源、環境前沿領域研究,研究側重於為關鍵能源密集型分離創造可持續解決方案,包括點源碳捕集(PSCC)、二氧化碳去除(CDR)、碳捕集利用一體化技術(ICCU)、氫氣分離、生物煉製和生物製品、海水淡化、關鍵礦物回收、可再生能源生產以及其他具有挑戰性的氣體/液體分離。

圍繞環境功能材料的構效關係,伊守亮在碳捕集轉化、高性能分離膜、新型多孔吸附材料、超高選擇性膜法天然氣脫硫脫碳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科研成果。

此外,他還在Science Advances,Nature Materials等國際知名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了100多篇同行評審學術論文,擔任多個國際著名期刊副主編,以及多家國際期刊顧問/編輯委員會委員。

伊守亮在膜材料和分離科學領域擁有12項專利(美國、中國和PCT專利),并獲得諸多獎項,包括愛思唯爾(Elsevier)工程前沿傑出青年科學家獎(2022年),氣體科學與工程傑出科學家獎(2023),英國化學工程師協會碳捕集科技傑出學者獎(2023),第三屆國際碳捕集科學與技術大會碳捕集傑出成就獎(2024),美國化學會工業與工程化學研究(Iamp;ECR)最具影響力學者獎(2024),全球華人化工學者學會國際傑出青年化學工程師獎(2024)等。

近年來,美西方國家不斷出台對華遏制措施、濫用“國家安全”概念迫害華人學者。

就在近期,在印第安納大學工作了20年的知名華裔教授王曉峰遭無故拘押,已失聯數周之久,引發學界對“中國行動計劃”死灰複燃的擔憂。

王曉峰之妻在一場論壇上控訴道:“我們信任并為之奉獻了這麼久的國家,現在卻把我們當作罪犯對待,令人心碎!”

另一方面,中國科研實力不斷增強等因素,也使得中國對頂尖科學家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出現了華人學者歸國潮。

特朗普政府上台後,這種趨勢更加明顯,并擴大至所有在美學者。

《南華早報》早前評論指出,在個人發展機會之外,這些研究人員還有著各式考量,包括在海外缺乏歸屬感、擔心美國政治環境等。但不論是華裔還是外國專家,都表示中國不斷提升的學術實力和青年人才儲備是吸引他們的主要原因。  (完)

【編輯:紀東】

視頻

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