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財富向“善”:探索家族慈善新模式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4月2日電 伴隨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財富持續積累,慈善事業對推動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和諧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內地企業家的慈善理念也呈現了新趨勢。滙豐2024中國企業家財富報告顯示,有三成的受訪內地企業家願意將個人財富用於慈善捐贈,可見慈善在當今內地企業家財富管理構成中的重要性。 近日,滙豐環球私人銀行在深圳舉辦“慈善事業與家族傳承”主題論壇,吸引了家族企業領袖、慈善基金管理者及專業機構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將慈善融入家族治理,實現財富的可持續傳承與社會影響力。 論壇上,周大福慈善基金主席、淨緣慈善基金專案管理委員會主席鄭家成介紹了鄭氏家族下不同慈善基金的實踐案例。它們專注不同範疇,各展所長,傳承家族價值觀的同時並增強了家族凝聚力。 他表示:”企業的成功不僅在於商業盈利,更體現在社會影響力和責任感的傳承。平衡商業利益和社會責任需要長期的戰略規劃和價值觀的堅持。企業需要在傳承的過程中,努力保持家族的核心價值觀,同時適應時代的變化。” 近年來,在相關政策支持下,內地企業家和高淨值人群越來越關注戰略性慈善的規劃和部署,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同時,完成價值觀的傳承與延續。 滙豐中國環球私人銀行總監繆子俊表示:”伴隨著一系列慈善創新工具的加速落地應用,內地企業家在推動財富向善的過程中不再局限於傳統的慈善捐贈。他們愈發注重慈善架構的設計和配置,並協同專業機構,以更多元化、個性化及可持續的模式開展慈善事業,確保創造正向社會影響的同時實現企業財富的良性傳承。” 鄭家成認為,多元化的慈善方式,如慈善信託、慈善基金會和影響力投資等,可以滿足不同需求和目標,其中慈善信託提供靈活的財產管理,而慈善基金會則有助於集中資源開展大規模專案。引入專業團隊支持,設立透明的治理和決策架構,以及鼓勵跨代際參與均有助於推動家族慈善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方達律師事務所合夥人任文霞表示:對於內地家族和企業來說,慈善事業需前置進行慈善規劃,通過搭建頂層架構實現家族或企業的慈善公益目標以及合規運營,讓慈善成為可傳承的戰略,而非短期支出。(完) 【編輯:徐嘉儀】
相關新聞 |
視頻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閱讀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