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亞洲首次!中國科學家首獲國際卒中領域臨床醫學最高獎

分享到:
2025-02-07 08:48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2月7日電2月6日,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2025年國際卒中大會上,中國臨床科學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擁軍被授予“威廉·M·費恩伯格卒中卓越貢獻獎”。這是該獎項設立34年以來,亞洲科學家第一次獲獎。

央視新聞截圖。

據《科技日報》報道,“威廉·M·費恩伯格卒中卓越貢獻獎”由美國心臟學會/美國卒中學會發起設立,旨在表彰在卒中臨床醫學發展過程中作出里程碑式貢獻的卓越醫生和臨床科學家。該獎項由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權威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進行評審,被認為是國際卒中領域臨床醫學的最高獎。

中國是世界上卒中疾病負擔最沉重的國家之一。從事卒中研究40餘年來,王擁軍帶領團隊針對該病防治的一系列世界性難題開展突破性研究,包括優化治療方案,改寫全球診療指南,將缺血性卒中患者復發率從11%降至6%,僅中國就可減少近百萬復發患者;研發3種新型溶栓藥物,打破國際壟斷;在國際上第一次將靜脈溶栓時間窗從4.5小時擴大至24小時,讓90%左右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有機會得到溶栓治療,致殘率降低約8.8%;創新藥物研發模式,將新藥靶點從發現到藥物上市的周期從傳統的近20年縮短到3—7年等。

在過去的30年裡,全球臨床科學家們共產生了12項在卒中再灌注治療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證據。其中,王擁軍和他的團隊貢獻了5項。

“幾乎沒有其他個人的研究能够像王醫生那樣,引領全世界血管神經病學實踐的改變。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極具影響力的工作并不局限於卒中治療的某一領域,而是涵蓋了包括急性期治療(靜脈和血管內再灌注)、影像學等多個方面。”國際卒中大會前任主席、美國羅文大學庫珀醫學院神經病學及神經外科教授都鐸·約文評價道。

對此,王擁軍表示,因為臨床研究不是靠一個人,是靠一個團隊,在中國,他們建立了一個中國的臨床研究網絡,大概2400家醫院,這兩千多家醫院水平都要好,才能做出好的研究。這個獎項說明,至少在這個領域,中國是領跑國際的。

過去10年,北京天壇醫院科學家團隊完成超過50項全國性的臨床研究,其中14項研究為國際卒中防治提供了“中國方案”。(完)

【編輯:俞丹鳳】

視頻

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