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中消協發布2023年“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

分享到:
2023-11-22 11:20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11月22日電 中國消費者協會今天(22日)發布2023年“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當下消費市場持續回暖,消費者需求趨於多元化、個性化。今年的“雙11”,比拚“價格力”是商家營銷主旋律,追求“性價比”成為居民消費新趨勢。

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11月1日至11日,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攬收快遞包裹52.64億件,同比增長23.22%,日均業務量是平日業務量的1.4倍。其中11月11日當天,共攬收快遞包裹6.39億件,是平日業務量的1.87倍,同比增長15.76%。

圖為雙十一期間快遞員分揀快遞。 (中新社資料圖片)

中消協監測發現,2023年“雙11”期間消費維權問題集中在直播帶貨亂象、商品質量問題、手機軟件廣告不良體驗、促銷價格爭議等方面。

直播帶貨亂象

監測期間,有關“直播帶貨”負面信息1565203條,占吐槽類信息的47.99%,日均信息量55900條。信息量集中在“雙11”前半段。價格壟斷、低俗帶貨、虛假宣傳等問題較為突出。

商品質量問題

監測期間,有關“商品質量”負面信息870131條,占吐槽類信息的26.68%,日均信息量31076條。信息量集中在“雙11”初期。其中,直播間假冒偽劣問題表現突出。

手機軟件廣告的不良體驗

監測期間,有關“廣告體驗”負面信息75663條,占吐槽類信息的2.32%,日均信息量2702條。隨時間推移網民吐槽逐漸增長。人們的“槽點”集中在手機軟件廣告諸多強制跳轉方式令消費者防不勝防,分外頭疼。

促銷價格爭議

監測期間,有關“促銷價格爭議”負面信息63757條,占吐槽類信息的1.96%,日均2277條,總體趨勢波動上升。話題主要為隨意變更優惠政策、活動臨近結束忽然降價、不保價、誘導消費者取消訂單等問題。

中消協綜合分析監測期間的消費維權輿情和典型案例發現,今年的平台、商家套路化繁為簡,同歸於“低價”,但也由此衍生出更多新的競爭。科技的進步、直播業態的發展,為消費者帶來更多便利,但其管理上的粗放和漏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編輯:丘志彬】

視頻

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