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下中微子超級探測裝置引發外界關注分享到:
![]() ![]() ![]() ![]() ![]() ![]() 香港中通社9月28日電 美國《大眾科學》網站9月26日稱,中國正在地下深處修建一座針對中微子的超級探測裝置,它比現有同類探測裝置都更靈敏,將於2024年投入使用。 這是9月2日拍攝的位於地下700米的江門中微子實驗探測器,呈現出巨大的球形結構(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環球時報》援引該報道稱,中國廣東省江門開平市正在建設一座地下超級探測裝置——江門中微子實驗(JUNO)。據介紹,這個超級科研裝置位於可以屏蔽宇宙射線的地下700米深處,主體結構由直徑41米的不銹鋼網殼和直徑35.4米的有機玻璃球組成,內部裝有2萬噸液體閃爍體。當中微子從中穿過時,產生的極微弱的光會被周圍2萬隻高靈敏度光電倍增管捕捉到,轉化為電信號進一步展開研究。 《大眾科學》稱,JUNO的靈敏度比同類探測器都要高,投入使用後,未來有望在研究中微子的性質以及探索宇宙方面取得突破。報道稱,JUNO最為雄心勃勃的目標是“提前發現那些正在死亡但尚未爆炸的恒星所產生的中微子”。天文學家對於突然發生的超新星爆炸了解很少,但由於超新星爆發時,中微子要比光子更早地逃逸出來,因此它可以提前幾小時到幾天到達地球,從而提醒天文學家預先做好準備和將望遠鏡對準超新星爆炸的方向。同時JUNO還可以測量來自銀河系各處超新星遺跡所產生的極微弱中微子信號,“這對試圖繪制整個宇宙圖像的天文學家來說非常重要”。 據介紹,宇宙中充斥著大量的中微子,恒星內部的核反應、超新星的爆發、核反應堆的運行以至於岩石中的放射性物質衰變都產生大量中微子。中微子的質量非常輕,小於電子的百萬分之一,它以接近光速運動,可以穿透幾乎任何物質。幸運的是,它們與普通物質的相互作用很弱,幾乎不會產生任何反應,但也正因為如此,中微子非常難以被探測到,甚至有“幽靈粒子”之稱,目前科學界對它的了解相對有限,中微子研究領域的幾次重大突破都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完) 【編輯:丘志彬】
|
視頻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