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考古確認陜西洛南盆地百萬年前已有人類活動

分享到:
2023-03-13 09:55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3月13日電 據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透露,考古人員對位於洛南盆地的夜塬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確認了洛南盆地百萬年前已有人類活動,該盆地成為中國為數不多的存在百萬年前人類活動信息的重要地區之一,對研究中國遠古人類與文化的起源與早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洛南夜塬遺址發掘工作照。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洛南盆地是中國舊石器遺址分布最密集、出土石製品數量最多的地區之一。盆地內發現的手斧、三棱手鎬、薄刃斧、大型石刀等阿舍利工業類型石器,對研究舊石器時代東西方人類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洛南夜塬遺址第三期石製品。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夜塬遺址位於洛南盆地西部,屬於曠野類型舊石器遺址。本次發掘區位於遺址東南部,發掘面積500平方米,發掘證實遺址地層堆積厚達24米,出土石製品12000餘件,類型包括備料、石核、石片、修理工具、斷塊和碎屑等。

經研究分析,夜塬遺址在不晚於距今110萬年前便有古人類文化遺存,當時人類的石器加工技術屬於簡單石核石片技術體系,工具主要為簡單修理的刮削器、砍砸器等。距今約78萬年至25萬年前後,雖仍為簡單石核石片技術體系,但古人類的石器技術持續進步,工具中新出現了單面修理、形態較規整的手鎬。

洛南夜塬遺址第11層原位埋藏的單面修理手鎬。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從距今約25萬年開始,人類活動進入繁盛期,並一直延續至距今10萬年左右,古人類在此期間留下了十分豐富的文化遺物,在簡單石核石片技術繼續發展的同時,新出現了形態規整、修理精細的手斧、三棱手鎬、薄刃斧等具有阿舍利技術特點的工具。

洛南夜塬遺址發掘工作照。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洛南夜塬遺址第36層發現的石製品。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考古專家介紹,本次發掘出土遺物數量眾多、內涵豐富,初步構建起了洛南盆地百萬年以來古人類石器技術的發展脈絡。此外,本次發掘也為中國境內阿舍利技術的出現和流行時代、早期人類的遷徒擴散以及舊石器時代東西方人類文化交流等問題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編輯:丘志彬】

視頻

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