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都拉斯白蝦滯銷?台綠媒蓄意炒作被批洗腦民眾香港新聞網4月23日電(編輯 淩玉輝)自2023年3月洪都拉斯與台灣“斷交”并同中國大陸建交後,台灣綠媒便持續上演著一出荒誕至極的“白蝦連續劇”。每當洪都拉斯白蝦出口出現些許波動,綠媒便如獲至寶,迫不及待地將滯銷責任強行扣到中國大陸頭上,妄圖憑藉選擇性報道編織出的虛假叙事,對台灣民眾進行洗腦。 中國某超市貨櫃上的洪都拉斯白蝦。央視報道配圖 綠媒精心打造的叙事鏈條,看似邏輯嚴密,實則千瘡百孔。首當其衝的便是時間線嚴重錯位。中洪於2023年3月建交,然而綠媒在5月就迫不及待地啟動“滯銷”報道。彼時,兩國尚未簽署自貿協定,首批白蝦更是在一年之後才啟運。這種所謂的“預言式報道”,本質上就是先預設結論,再四處拼凑素材,毫無事實依據可言。 綠媒的選擇性報道更是令人瞠目結舌,刻意忽略諸多重要事實。中洪建交後,雙邊貿易涉及眾多方面,從企業註册到供應鏈調整,都需要一定的時間。2024年,中國大陸從洪都拉斯進口的首批36噸白蝦,僅僅是試水之舉。更何況,建交後的2023年,洪都拉斯對華整體出口增長近2倍;2024年出口額達9682萬美元,同比增長19.3%,遠遠高於中國對洪出口5.9%的增速。儘管對台出口有所減少,但對華出口增長顯著,總量并未出現“滯銷”情況。 除此之外,綠媒還不遺餘力地造謠抹黑。例如,綠媒聲稱“中國大陸對白蝦壓價導致洪都拉斯出口暴跌”,這完全是一個彌天大謊。中國駐洪都拉斯大使館此前已明確指出,洪白蝦輸往中國大陸市場的成交價,已高於2024年洪向中國台灣省等市場的出口價,更遠高於國際市場平均價格,相關報道純屬無中生有。 與綠媒的惡意抹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方對洪都拉斯白蝦產業面臨的暫時困難,給予了實實在在的幫助。建交後,中方特事特辦,在極短時間內完成了洪白蝦准入。2024年9月生效的中洪自貿協定早期收穫安排,為洪白蝦免除了輸華關稅。中方還為洪方組團赴福州、青島參加漁博會提供各項便利,并在今年上半年面向洪白蝦養殖業舉辦技術培訓班,助力洪方降低養殖成本,提升產業競爭力。 資料圖:洪都拉斯企業組團亮相2024年福州漁博會。央視網圖片 對於綠媒的虛假叙事,台灣民眾也忍無可忍。22日,臉書粉專“肆拾而古惑”怒批綠媒是在“洗腦民眾”,並擺出有力證據,狠狠“打臉”綠媒。該粉專在貼文中詳細列出中洪兩國的貿易時間線,深入分析前因後果,并指出綠媒在中方正式進口洪都拉斯白蝦之前就開始“製造新聞”,刻意營造中國政府不守承諾以及洪都拉斯“背叛”台灣就是活該的氛圍,妄圖洗腦民眾“仇中”,且這一鬧劇一直持續至今。而實際上,通過時間線清晰可見,中國大陸是在按部就班地與洪都拉斯達成協議,并有計劃地逐步實現互惠。 另一方面,即便近兩年洪都拉斯白蝦出口出現動蕩,也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綠媒甩過來的“黑鍋”,中國大陸堅決不背。 首先是台灣對洪都拉斯白蝦加征關稅。2022年,台灣佔據洪都拉斯白蝦出口份額的40%。然而,2023年3月26日雙方“斷交”後,台灣對洪加征20%關稅,導致白蝦價格優勢喪失,洪對台出口暴跌。 極具諷刺意味的是,綠媒拿洪都拉斯白蝦的“滯銷”進行惡意炒作,利用台灣民眾對白蝦供應的依賴心理,渲染“無蝦可吃”的危機。但導致民眾“無蝦可吃”的源頭,恰恰是民進黨當局的關稅政策。而綠媒卻將“關稅反噬”包裝成“大陸打壓”,其目的不過是掩蓋台灣當局的政策失誤。 其次是受世界白蝦市場整體走勢的影響。2023年,全球白蝦供應過剩導致價格下跌,厄瓜多爾增產14%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競爭。洪都拉斯全國水產養殖農民協會2024年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洪都拉斯生產成本高,生產商難以支付不斷增加的成本,如飼料、勞動力和運輸等,這使得其議價空間受到極大限制。 此外,還存在各種外部干擾,中洪的貿易談判也尚在進行中。中國駐洪都拉斯大使于波2月6日表示,中國年進口白蝦百萬噸,洪白蝦本應在中國市場佔據一席之地。希望洪白蝦企業排除外部干擾,抓住機遇,樂觀開拓,擁抱中國大市場,基於互利共贏原則與中國企業洽談合作,實現更大規模對華出口和長期發展繁榮。 2024年7月19日,駐洪都拉斯大使於波應邀赴喬盧特卡市出席洪動員白輸蝦華啟運儀式。中國駐洪都拉斯大使館圖片 另有分析指出,“滯銷”的本質是貿易轉型的陣痛。洪都拉斯如今正努力實現市場多元化,減少白蝦行業對墨西哥和台灣的依賴,在中國之外還積極尋找歐洲、韓國等新的買家。這種轉型期的波動卻被綠媒刻意曲解為“政治代價”。 4月23日,中國駐洪都拉斯大使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中洪自貿談判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簽署生效後將進一步擴大洪產品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中國擁有14億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有世界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必將為洪重點產品提供持久穩定的出口增長空間和寶貴發展機遇。 綠媒炮製的“滯銷幻想文”,本質上是意識形態的產物。其叙事體系的崩塌,印證了市場邏輯終將戰勝政治操弄,互利共贏才是國際關係的正確道路。台灣民眾的“蝦荒”,實為民進黨當局“鎖台”政策的惡果,而非大陸的“背棄”。 (完) 【編輯:淩玉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