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論壇】俄烏談判仍在推進 學者:各方立場已悄然轉變香港中通社5月16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王豐鈴)據土耳其媒體報道,在俄、烏、美領導人都缺席的情況下,伊斯坦布爾的俄烏談判仍在推進,16日已安排兩輪三方對話。受訪學者指出,特朗普政府上台以來,各方立場已悄然轉變,美歐俄烏四方均不想繼續戰事,料一年內停火談判會有結果。 5月15日,媒體記者聚集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多爾瑪巴赫切宮總統府辦公室外等候俄烏談判相關資訊。圖源:新華社 俄烏自2022年3月以來的首次直接談判,原定於5月15日。當天各方盡管都到達土耳其,卻在混亂中未按計劃舉行談判,俄方代表團在伊斯坦布爾,烏總統澤連斯基在安卡拉與土耳其總統會面,美國務卿則在安塔利亞。澤連斯基當晚質疑俄總統普京缺席,離開土耳其。烏方代表團遲遲未到,俄方繼續等待,談判時間被推遲。 各方仍在推動談判進程。據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16日報道,當日已安排兩輪三方對話。上午先舉行土美烏三方會談,下午再進行土俄烏三方會談。另據土外交人士透露,還計劃安排一次美俄烏土四方會談,惟尚未得到確認。 談判開局“卡殼”,特朗普、普京、澤連斯基皆不出席,外界對這場關鍵談判前景普遍不看好。特朗普亦提前“降調”,稱他與普京會面之前,“一切都不會發生”。 旅法政治學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宋魯鄭16日對香港中通社表示,當前歐洲、美國、烏克蘭立場一致,希望立即實現30天停火,美歐齊向俄羅斯施壓,這種最後通牒的方式,令俄方感到不够尊重,且俄方條件尚未被滿足。各方均不願承擔拒絕談判或談判失敗的責任,於是通過技術手段,派沒有決策權力的人談判。 宋魯鄭指出,談判沒有真正的決策人參加,只能走過場,彼此立場和條件都清楚,低層次溝通意義不大,但能直接接觸,已算突破,可視為俄烏談判進展的第一步。此前俄美多輪談判層級不够,未來“特普會”若能成行,談判才有可能實質推進。 值得注意的是,俄烏談判之際,法國歐洲議會議員蒂埃里·馬里亞尼接受俄媒採訪表示,澤連斯基對解決烏克蘭衝突及和談的立場不太現實。他并稱,一切走向和平的事情都是積極的。 宋魯鄭分析,特朗普政府上台以來,各方立場已悄然轉變。美國主導議題,由點火轉為促談,并支持俄羅斯的主要立場,烏克蘭不再強調戰鬥到底,歐洲立場也已發生巨大變化,逐漸轉向與特朗普一致,要求烏克蘭接受談判。“歐洲此前一直支持烏克蘭打下去,無人敢提‘和平’,‘和平’便意味著讓步和綏靖。但近來歐洲討論的議題,全是如何實現和平。” 對於談判前景,宋魯鄭認為,特朗普中期選舉需要成績,應會吸取第一任期與朝鮮談判破裂的教訓,積極推進與普京見面。對普京而言,特朗普目前還未失去解決衝突的興趣,站在俄方一邊,持續對烏施壓,當前亦是對俄最有利的和談時機,普京目標是抓住時機獲得最大談判收益。料一年內俄烏談判會有結果,協議內或寫明烏克蘭不加入北約,對領土問題則會各說各話。(完) 【編輯:王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