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說:俄烏談判 精彩的總是序幕俄羅斯與烏克蘭5月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進行談判,這是三年多以來雙方首次直接會談。今次會談從一開始就透著各種不確定性,誰會來,什麼時候舉行,在哪舉行,都要靠猜。 先是出席者名單遲遲沒有公布,直到最後一刻,大家才發現,克里姆林宮公布的談判代表團名單不見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名字。而早前表示會前往參與談判的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也表示不會出席。 再是開會的時間和地點。俄羅斯塔斯社引述知情人士報道,會談將於當地時間15日上午10時左右以閉門形式進行。但該消息很快被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反虛假信息中心主任安德烈·科瓦連科否認。俄新社報道稱,俄烏會談將安排在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位於伊斯坦布爾的總統辦公室舉行。不過,俄新社又稱,根據土耳其總統府提供并被該媒體掌握的總統行程安排,埃爾多安當天的日程安排在首都安卡拉,并未包括與俄烏代表團的會晤。 為什麼會有這一次的會談? 這次的會談,是普京提出的,但并非心甘情願。2025年5月15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突然提議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進行無條件直接談判,打破了長期以來的僵局。當時的普京正遭受烏克蘭及其歐洲盟友的施壓,烏克蘭與英國、法國、德國和波蘭於5月10日在基輔會晤,聯合要求俄羅斯接受30天停火,并威脅若不答應將推動美國實施更嚴厲制裁。俄方隨即明確拒絕,并堅持以談判為先。 (圖片來源於網絡) 拒絕停火并提出直接談判有幾個原因:一是將壓力轉回烏方,迫使澤連斯基做出回應,使俄羅斯重新掌握談判主動權。二是美國總統特朗普雖一度支持停火,但隨後轉向支持普京的談判提議,顯示美方立場的搖擺。 普京特別強調了兩點,一是“無條件”談判,試圖繞過西方設定的停火前提,塑造俄願意對話的形象。二是將談判地點設在土耳其。土耳其在俄烏衝突中始終保持中立,這進一步削弱了西方對談判進程的控制力。 這一次誰會出席? 據悉,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星期三晚間已啟程前往土耳其。據澤連斯基所說,今次烏克蘭將派出一個最高級別的代表團,該代表團成員涵蓋外交部、總統辦公室、軍方以及烏克蘭所有情報部門的代表。俄方代表團則包括總統助理梅津斯基、外交部副部長加盧津、武裝力量總參謀部總局局長科斯秋科夫、國防部副部長福明以及4名專家組成員。這4名專家組成員為來自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部信息管理局、俄總統人道主義國家政策局、外交部獨聯體事務第二司、國防部國際軍事合作總局的官員。 (俄烏談判預計的舉辦地點) 對於俄方的這個陣容,澤連斯基顯然不滿意。他在安卡拉機場表示,并未得到俄方出席人員的官方通知。“但就我們所見,他們更象是裝飾品級別。我們需要了解俄羅斯代表團的級別、他們的授權以及是否能够做出任何決定。” 美方代表團則由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率領,隨行人員包括高級特使威特科夫和凱洛格。 真有可能停火? 澤連斯基13日在基輔透露部份談判議題,他指希望能在與普京對談的前提下,與莫斯科達成為期30日的無條件停火,以及互換戰俘。 不過眾所周知,雙方爭議因土地問題而起,最終要解開困局還是要回到土地問題上,否則永久停火估計難。過去3年雙方進行過多次談判,成果寥寥。在衝突初期,雙邊便於土耳其和白俄羅斯分別進行了談判,俄方要求烏放棄加入北約并承認俄對克里米亞及東部四州的控制,而烏則堅持俄軍完全撤離及恢復領土完整,最後雙方因分歧過大而談判破裂。此後,雙方鮮有直接對話,戰事也陷入膠著。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歐亞所研究員田德文接受香港中通社採訪時表示,從目前的表態來看,會談向著短期停火方向走的可能性很大。但如果不涉及最關鍵的領土問題的話,“永久停火”是不可能的。 在田德文看來,無論是普京還是澤連斯基都不願意背上“不想停火”的罵名,因此雙方也都在爭取主動提出各種關於停火的倡議。但今次談判估計仍是一次形式大於實際的外交行動,因為目前烏克蘭在戰場上處於劣勢,“澤連斯基在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在談判桌上面應該也得不到。”田德文說。 普京在等什麼? 普京為何召集了又不去?一方面按照上面分析,今次談判大概率只是“走過場”,土地問題是關鍵,談又談不攏,不談又沒意義,因此普京參不參加,結果可能差別不大。另一方面,因為特朗普不去。《華盛頓郵報》引述俄羅斯政治分析師馬爾科夫的話說,普京不太可能與澤連斯基直接談。普京去不去伊斯坦布爾取決於特朗普,如果特朗普能對澤連斯基的行為負責,那麼普京會去。 事實上,澤連斯基也一直堅持“先停火後談判”的原則,但特朗普早前在社交媒體上要求澤連斯基立即接受普京的會談提議,所以澤連斯基也想利用普京的缺席來向特朗普證明拒絕和平的是普京。 這場戰爭自2022年2月起,雙方百姓飽受戰爭之苦,數十萬人傷亡,再打下去有何意義?有媒體分析指,美國的軍援到本年夏天可能會枯竭,到時烏克蘭只能依靠歐洲提供武器或資金延續戰爭。普京在等的就是這一個時刻:等烏克蘭前線支撐不下去,出現潰敗,則俄羅斯可達成目的;反之,若烏克蘭仍能堅持,再接受特朗普“就地停火”的方案也不遲。 無論這場戰爭最後怎樣收場,逝去的生命和三年的平靜生活已無法再重來。如今攪局者美國拍拍灰塵轉身離開,徒留澤連斯基收拾殘局。這或許也能給倚美的棋子們一些思考。 【編輯:彭玉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