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日後如何?香港再提應對美關稅戰五大策略分享到:
![]() ![]() ![]() ![]() ![]() ![]() 香港中通社5月15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張明臻)“就算90日後再打關稅戰,對香港的影響其實也不會太大。”中美開始互降關稅90天,香港運輸物流界政府官員及從業者15日齊聚,分享關稅戰下對物流業發展的看法。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15日,《提升香港物流競爭力》圓桌會議在港舉辦。香港物流協會主席袁美儀直言,“90天後會發生什麼事大家都不知道,但香港的出貨能力、物流營運能力一定比其他地區高,貿易戰并非才有,幾年前港商就明白當中風險,大家不會把所有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袁美儀提到,很多港商意識到地緣政治風險,早就開拓市場。有部分客戶指之前將生產放到東南亞,發現成本并沒有比內地低。香港背靠祖國的“超級聯繫人”地位不是口頭說說,大家發現東南亞航班不穩定、網絡不够成熟,一個工廠去開拓新市場需要很久時間,但利用香港靈活成熟的物流,運輸網絡非常彈性。 她認為,貿易戰下反而更凸顯香港優勢,硬件軟件兼具,包括零關稅、航班多、效率高、應變能力強等。現在要努力做的是穩定運費、倉位等問題,找不到可以代替香港特質的地區。種種條件下,就算90日後再打關稅戰,對香港的影響也不會太大。 順豐同城首席財務官執行董事陳希文指出,順豐海外業務占比1/4,美國雖是主要出口流向但并非唯一。剛發布的今年首季度報表可以看到業績有20%增長,國際貿易多少會有影響,但出口方面看到很多新興市場,除了渠道成熟的發達國家外,中東、東南亞流向的業務量也增長不少,對沖所謂關稅影響。 他提到,從深層次看,中國物流發展好除了基建作用,更主要是大灣區的製造業競爭力強,哪怕有關稅增加,有些商品不可避免需要我們做出口,所以影響總的來講相對可控。全世界快遞量加起來都沒有中國一個國家多。 本地威信物流總經理陳家保則表示,暫時未見到進出口物流很大改變,市場面對關稅仍有很大不確定性。大家在消費方面更加謹慎,未必買少,但會更精明。 不過,仍有不少本地商家希望政府能降低運營成本。 “香港的優勢從來不靠成本,而是靠服務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運輸及物流局副秘書長陳婉雯回應,應對美國政府爛施關稅,政府提出五大策略。 她提到,首先要開拓新興市場,打通東盟、中東和其他“一帶一路”國家及地區等受美國關稅影響相對較小的新興市場;建立與內地“鐵海陸江”立體聯運建設,積極聯通大灣區港口發展多式聯運特色產品。 另外,政府正研究修改本地法例,以放寬中轉貨物的進出口牌證要求,從而便利貨物經港中轉,目標2026年通過;並會優化現有航運業稅務優惠措施,為大宗商品貿易商提供半稅優惠。 陳婉雯指出,還要深化與國際港口和船舶合作,推動數字化、綠色化和智能化,建立綠色智慧港口與國際接軌。構建港口社區系統,聯通航運、港口、物流、貿易業界,通過信息共享實現各方同步實時追蹤貨物,有關系統計劃2026年1月推出。(完) 【編輯:馬華】
|
視頻更 多
【視頻】美學者:“脫鉤”正在傷害美國
湖南在香港的這场投融資對接洽談會,為何這麼多政商界人士到場?
【通講壇】會談前夕人選仍未定?俄烏明日真能談成?
宇樹人形機械人進軍香港零售界 它們真的能賣貨?
【通說環球】中美會談超預期 全球市場真能松口氣了嗎?
高手雲集!在香港看建築機械人的“武林大會”
香港特首為何要三年二訪中東?貿易戰升級下此行有何新意?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閱讀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