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成果誰退讓更多?分享到:
![]() ![]() ![]() ![]() ![]() ![]() 香港中通社5月12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黎金良)經過雙方會談後,中國與美國5月12日在瑞士日內瓦發布聯合聲明,標誌著中美貿易爭端得以暫時緩和,但外界更為關注的是這份聲明背後的妥協與退讓,究竟哪一方的退讓更多? 新華社圖片 聯合聲明顯示,中美雙方在關稅調整上呈現高度對稱的姿態。美國承諾修改4月2日行政令,將對中國商品(包括香港、澳門)加徵的24%關稅暫停90天,保留10%關稅,並取消4月8日與9日兩項行政令的關稅措施。中國則相應修改稅委會公告,將對美國商品的24%關稅暫停90天,同樣保留10%關稅,並取消公告第5號與第6號的關稅措施。 表面上看,雙方在關稅減讓幅度與結構上幾乎一致,但細究之下,中方一直要求與美方談判的前提是撤銷關稅,現在雖然未完全撤銷“對等關稅”,但10%關稅跟其他國家最低的基本關稅一致,顯示出美方作出了較大的讓步,也是回應中方訴求的一種反映,所以才促進了這次會談“超預期”的成果。 聲明中最引人注目的差異在於非關稅措施的處理。中國承諾“暫停或取消”自4月2日起針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這些措施是中國在貿易戰中的重要籌碼,靈活性和主動權較高。聲明中“暫停或取消”的措辭,給予中國在執行層面更大的操作空間,意味著中方可根據後續談判進展靈活調整政策,甚至在必要時恢復部分措施。相比之下,美國直接取消了兩項行政令的關稅措施。 中國在非關稅措施上的靈活承諾,顯示其在談判中更傾向於以退為進,換取美國在關稅與市場准入上的實質讓步。因此,在非關稅領域,中國的退讓更具策略性,但也保留了更多後手。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因所謂芬太尼問題對中國加徵的20%關稅,並未在此次會談處理,連同“對等關稅”餘下的24%,預示著這些後手在將來的談判中可發揮積極作用,從而令關稅有進一步下調的可能。 此次會談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貿易代表格里爾領銜,雙方同意建立常設協商機制,顯示出對持續對話的共識。然而,談判的背景揭示了雙方的不同動機。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重啟高關稅政策,試圖通過極限施壓迫使中國讓步,但高關稅也導致美國國內通脹加劇與供應鏈成本上升,迫使美方尋求談判緩解壓力。中國雖然同樣面臨經濟壓力,但選擇以務實姿態應對,通過談判爭取時間與空間。 何立峰在會後記者會上強調談判“坦誠、深入、具有建設性”,並主動宣布建立磋商機制,展現了中國在談判中的主動姿態。相比之下,美國代表團的公開表態較為低調,顯示其內部對談判成果的評估可能更為謹慎。從這一角度看,中國在談判主動權與話語權上略佔上風,成功將談判引向長期協商而非單次博弈。(完) 【編輯:馬華】
|
視頻更 多
香港特首為何要三年二訪中東?貿易戰升級下此行有何新意?
到店實拍!這台在上海國際車展上大放異彩的紅旗汽車“貴”在哪?
香港低空經濟蓄勢待發 多款無人機亮相數碼港低空經濟展覽
香港AI新作為 香港科大成立馮諾伊曼研究院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閱讀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