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全球核電復興之際,台灣唯一核電廠本周關閉……

分享到:
2025-05-12 17:26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5月12日電(編輯 淩玉輝)全球核電復興之勢正汹湧澎湃,而台灣卻即將告別其最後一座核電廠——第三核能發電廠2號機組。該機組定於5月17日正式停機,這一舉措標誌著台灣將在爭議聲中正式邁入民進黨當局力推的“非核家園”。然而,這一政策抉擇與全球核電發展浪潮形成鮮明對比:當美國、歐洲乃至亞洲國家紛紛將核能視為能源轉型關鍵支柱時,台灣卻選擇成為全球核電復興浪潮中的“異類”。

台灣核三廠。台灣“中央社”資料圖

美媒近期披露,美國政府正雄心勃勃地計劃將核電規模擴大四倍,以應對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紐約時報》9 日的報道指出,一項草案顯示,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幾項行政命令,為核電站建設按下“加速鍵”。草案呼籲全面修訂聯邦安全法規,簡化新核電站建設流程,并設定了將全國核電站規模從目前的近 100 千兆瓦發電容量到 2050 年提升至 400 千兆瓦的宏大目標。要知道,1千兆瓦足以滿足近 100 萬戶家庭的用電需求。這一草案還言辭急切地強調“需要迅速果斷地採取行動,推動美國的核復興”。

歐洲國家的核能政策轉變也備受矚目。從十多年前的“棄核”立場,到如今的大規模“擁核”,核能已成為歐洲人眼中能源供應“安全感”的重要保障。

2021 年,比利時曾宣布將在 2025 年陸續關閉境內核電站,但歐洲能源供應危機的爆發,讓該國不得不改變計劃,延長核電站運營年限,如今已基本放棄淘汰核電的計劃。

比利時Tihange 2核電站。中國核電網圖片

2024 年初,英國政府公佈近 70 年來規模最大的核電擴張計劃,提出到 2050 年將英國核電產能提升到如今的 4 倍以上。

即使是歐洲反核態度最為強硬的德國,也在近期重新開啟了“核能辯論”。2023 年,德國關停境內最後3座核電站,然而在能源供應安全難以保障的背景下,2024 年底,德國反對黨公開呼籲重啟核電站項目,德國政壇也由此開啟了新一輪針對核能應用的激烈辯論。

回首過往,台灣曾擁有3座核電廠投入運營,2016年核電在電力結構中的占比超過10%。但近年來,核電機組陸續停機,核一、核二已步入為期8年的除役過渡階段。

多年來,圍繞台灣核電問題,民進黨與在野陣營之間的分歧難以彌合。民進黨以安全為由,不遺餘力地推動關閉核電站;而在野陣營則從能源需求的實際出發,積極尋求重啟已關閉的核電站或者延遲現有核電站的關閉時間。

台灣高雄街頭的高壓電塔。台灣“中央社”圖片

在雙方最新的交鋒中,在野陣營日前在立法機構提出提案,建議將即將關閉的核三廠除役年限由40年延後至60年,最快將於13日進行立法機構“三讀”。藍委謝龍介表示,當下台灣能源供應形勢極為嚴峻,希望先從法令層面為核電延役創造條件。民眾黨團副總召張啟楷也期望能順利完成修法,并推動核三廠延役公投。民進黨則指責藍白陣營罔顧老舊核電設施可能潛藏的高風險,強調在核電安全問題未得到妥善解決之前,在野陣營任何延役核電的嘗試都將遭到當局的堅決反制。

據台電數據顯示,目前台灣的電力結構中,以燃氣與燃煤為主的火力發電以超7成的份額佔據主導地位,核能發電量占比為3%左右,再生能源(包括水力、風力、太陽能發電)的總占比約為16%。其中,再生能源份額距離當局提出的20%目標尚有一段距離,台經濟部門表示,這一目標預計到2026年11月方可達成。

從表面數據來看,台灣核電在發電量中的占比僅為3%,關閉核電站似乎對電力供應的影響不大。但實際情況卻遠非如此簡單。核電作為一種穩定的電力來源,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優勢。可再生能源受天氣和時間段的影響極大,發電穩定性欠佳;而占主要份額的火力發電,其原料煤和天然氣大多依賴境外進口,不僅原料供應存在安全隱患,還會受到國際市場價格波動的顯著影響。

核電還具有成本優勢,台電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至3月,在所有發電方式中,核電每度生產成本僅為1.76元(新台幣,下同),遠低於火力發電的3.02元以及太陽能的4.67元,其中以燃油為原料的火力發電成本更是高達7.57元。據台灣聯合新聞網報道,核三廠關閉後,核電份額將由其他發電方式填補,台電預計今年將增加466億元支出。這意味著,在電價方面,台灣民眾可能將面臨更為沉重的成本壓力。

圖為新北市一處住宅的電錶。台灣“中央社”圖片

台灣曾是亞洲最早發展核電的地區之一,核一廠的1號機早在1978年就開始運作,然而如今卻成為亞洲最早廢核的地區。台灣中時新聞網將最後一座核電廠關閉的時間,形容為台灣歷史上的一個“黑暗日子”,并指出民進黨“反核神主牌”讓台灣在全球核電發展格局中成為“異類”。

國際能源署預測,2025年或將成為核電“復興年”,核能發電量很可能創下歷史最高紀錄。目前,全球各國對核能的“興趣”達到了自1970年代以來的歷史高點。

不過,鑒於西方國家在核電政策上曾有過反複的前車之鑒,若核三廠在民進黨當局的強硬態度下真的關閉,台灣未來是否會重蹈西方部分國家的覆轍,走上回頭路?這無疑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完)


【編輯:淩玉輝】

視頻

更 多
香港特首為何要三年二訪中東?貿易戰升級下此行有何新意?
到店實拍!這台在上海國際車展上大放異彩的紅旗汽車“貴”在哪?
香港低空經濟蓄勢待發 多款無人機亮相數碼港低空經濟展覽
香港AI新作為 香港科大成立馮諾伊曼研究院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